朱衛東:兩岸僵局依舊,新年仍須努力(1)
新年伊始,在臺灣島內喧囂多時的金馬“小三通”正式啟航,元月2日中午,金門縣長陳水在率領通航訪問團搭乘太武號和浯江號輪船自金門緩緩駛入廈門港,與此同時,臺馬輪也自馬祖福澳港出發安抵福州馬尾港。金馬直航的一小步,能否引領兩岸關係的一大步,為新一年的兩岸良性互動帶來契機,熟悉兩岸關係的人們持懷疑態度。正如臺“行政院長”張俊雄所言,現行實施的“小三通”不是“大三通”,“轉机”還是禁止的。事實上,與島內大肆炒作“小三通”相比,祖國大陸表現出冷靜的態度,甚至不使用“小三通”這種提法,因為臺灣當局這種做法並不是兩岸民眾盼望已久的兩岸直接“三通”,只是對金馬與福建沿海民眾原來一直進行的交往和小額貿易進行所謂的“除罪化”,實質上是企圖借此敷衍和拖延兩岸“大三通”。
筆者之所以這樣看,是因為在過去的一年裏,臺灣當局既沒有改善兩岸關係的誠意,也沒有調整大陸政策的動因,從而導致兩岸政治關係僵持對立,兩會復談的大門難以開啟,海峽兩岸圍繞一個中國原則的鬥爭依然尖銳複雜。
一、不利於和平統一的因素值得高度警惕
(一)新政府上臺使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形勢更趨複雜。雖然陳水扁、民進黨上臺並不意味著臺灣民眾選擇了“臺獨”,兩岸關係的大格局也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但是,他們的“臺獨”本質以及上臺以來所推行的“以拖待獨”的分裂路線,同大陸的統一目標根本對立、背道而馳,這必然使兩岸關係發展的不確定性和變數進一步增大,和平統一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是因為:
臺新領導人的“臺獨”思想根深蒂固,其基本立場是堅持所謂臺灣“獨立主權、安全和尊嚴”。雖然上臺以來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尚不敢大張旗鼓地搞“臺獨”及分裂活動,但即使在他處境艱困的時候,也沒有停止“臺獨”活動,而是利用手中的權力和執政資源,強化“實質臺獨”。
“臺獨黨綱”依然是民進黨內最大的“神主牌”,代表黨內主流的新潮流係等基本教義派繼續破壞和阻撓兩岸關係的發展。民進黨的轉型停滯不前,唐飛下臺即表明黨內“臺獨”基本教義派的能量很大,貫徹“黨綱”的意志很強。民進黨“單獨執政”後,意識形態挂帥,其“臺獨”路線在施政中得到進一步的體現和強化,預示兩岸關係的發展不可避免地要出現動蕩和危機。
(二)臺新領導人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陳上臺後,迫於各方壓力,在兩岸關係上擺出和緩的姿態,集中精力鞏固執政權,後來隨著朝野衝突加劇和黨內“臺獨”勢力的掣肘,陳水扁在兩岸政策上步步後退。利用執政地位和權力在諸多領域繼續推行“務實臺獨”路線。具體表現在:
一是政治上刻意回避、模糊、拒絕一個中國原則。從“520演説”拋出“四不一沒有”到否認“九二共識”、鼓吹“統一不是唯一及最後選項”,直至跨黨派小組炮製“三認知、四建議”共識,陳水扁的兩岸政策節節倒退。尤其是所謂“三認知、四建議”,實際上是李登輝“兩國論”和民進黨“臺灣前途決議文”的翻版,表明陳水扁並不願在兩岸關係上邁出實質步伐。
二是對外政策上全面投靠美國,大打“民主、人權、民意牌”。陳上臺後將對美工作列為“重中之重”,更加積極地加強與美國的溝通,聲稱“一定要使美國滿意”,極力取悅美國,企圖拉攏、利用美國與大陸對抗,拖美下水。此外,他還按照美國的價值觀順勢操作,大談所謂“民主和人權的普世價值”,宣稱要將臺“重新納入國際人權體系”,並屢屢強調“臺灣人民對臺灣前途有最後的選擇權和最高決定權”、“改變現狀必須經由民主程式取得人民的同意”;企圖躲進“國際人權保護傘”,爭取西方國家的同情與支援,將臺灣問題國際化,保持臺灣前途的開放性。
三是經貿政策上説的多、做的少,甚至只説不做,繼續拒絕開放三通、堅持“戒急用忍”政策。為應付壓力、擺擺樣子,年內,臺當局僅規劃開放金門、馬祖地區的“小三通”,企圖以此敷衍、拖延島內民眾迫切要求的“大三通”。
四是文化上推行“臺獨”的紮根工作,企圖培植以臺灣為主體的新認同,削弱中華民族意識。陳一直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強調“本土文化”,不提“中華文化”而稱“華人文化”;將“臺灣”與“中國”並列、對立,呼籲“臺灣站起來”。此外,還企圖以島內學者研發的“通用拼音”代替“中文拼音”。
五是,軍事上提出“決戰境外”的口號,將過去的“消極防禦”改變為“積極防禦”;並增加軍事預算、大肆購武,幻想以武力保衛“臺獨”,增加兩岸關係的對抗性。
二、有利於祖國和平統一的因素繼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