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劍:習近平對臺戰略思維特徵研究
七、厚接地氣的戰略舉措
在臺灣問題上,習總書記同樣堅持群眾觀點,時刻把臺灣同胞的冷暖裝在心中,心中始終裝著臺灣人民,堅持“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努力為臺灣人民謀福祉。
2014年2月18日習總書記會見連戰一行時殷切地指出:“只要有利於增進臺灣同胞福祉的事,只要有利於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只要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我們會盡最大努力辦好,使廣大臺灣同胞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更多受益,讓我們所有的中國人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2014年9月26日,習總書記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特別表示:“會充分考慮臺灣的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照顧臺灣的同胞的利益。”習總書記領導制定的國家建設的重要計劃規劃、重大項目,儘量把臺灣納入其中;繼續推出惠及最廣大臺灣同胞的各項政策措施,為他們辦好事辦實事。2014年11月1日,習總書記在福建考察平潭綜合試驗區,專門與部分臺資企業負責人座談,指出“兩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脈相連,文化相通,沒有任何理由不攜手發展、融合發展。”習近平表示,“大陸人口多,市場大,産業廣,完全容得下臺灣的商品,完全容得下臺灣的企業”。習總書記領導制定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堅持“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秉持“兩岸一家親”,以互利共贏方式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推動兩岸産業合作協調發展、金融業合作及貿易投資等雙向開放合作。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打造平潭等對臺合作平臺。擴大兩岸人員往來,深化兩岸農業、文化、教育、科技、社會等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福祉,讓更多臺灣普通民眾、青少年和中小企業受益。
八、堅守底線的戰略意志
習總書記歷來強調擔當精神,這種擔當是對黨、國家、民族利益的擔當,也是對反對“臺獨”、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這一壯麗事業的擔當。堅守底線,就是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堅定不移地持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特別是絕不允許國家分裂,不給“臺獨”分裂勢力任何妥協餘地。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宣示:我們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大陸和臺灣雖然尚未統一,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國家領土和主權從未分割、也不容分割!黨的十八大後,隨著島內形勢的發展,大陸方面反覆強調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在實際行動中敢於鬥爭,堅持鬥爭,決不讓“臺獨”越雷池一步。其中,之所以強調“任何形式”,旨在警告形形色色的“臺獨”分裂分子,不但不會容忍“急獨”、“法理臺獨”等這種看得見的“臺獨”,也絕不會允許所謂“軟性臺獨”“柔性臺獨”“隱性臺獨”“新型臺獨”等等似乎“看不見、摸不著”、暗渡陳倉式的“臺獨”興風作浪,蠶食一個中國的兩岸關係和國際關係框架。
2014年習總書記會見宋楚瑜時嚴正指出,制止“臺獨”分裂圖謀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2015年3月4日習總書記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部分代表時指出:“如果‘九二共識’這一兩岸共同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兩岸關係將重新回到動蕩不安的老路上去,‘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地動山搖”的提出,在島內引起巨大反響,給“臺獨”分裂勢力以極大震懾。至今,民進黨上臺後兩岸關係是否會“地動山搖”,仍是熱門議題,且隨著5月20日的臨近,這一個議題日趨升溫!今年1月16日民進黨當選後,習總書記在兩會上再次強調:“我們將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讓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和堅定意志,也是我們對歷史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和責任。”
在這裡,筆者也正告“臺獨”:企圖“溫水煮青蛙”、矇混過關的鬼蜮伎倆十分危險,放棄幻想才是正道;任何“臺獨”分裂勢力、外國干涉勢力如果誤判形勢,以為大陸方面只是説説而已,就大錯而特錯了。我們不希望對方走到不撞南墻不回頭的地步,但是,對方一旦撞上南墻,一定會頭破血流。
作為對臺工作者和智庫人員,我們不但要學習習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思想、戰略策略,更要學習習總書記思考籌劃對臺工作的立場觀點方法,學習習總書記敢於擔當、抓鐵留痕的領袖風範和務實作風,學習習總書記處理臺灣問題的高超藝術和卓越智慧,給中央出好主意、出大主意、出管用的主意,為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做出更大貢獻。(鄭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教授。原文載于《臺海研究》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