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鄭劍:習近平對臺戰略思維特徵研究

2016-07-19 09:4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三、從容自若的戰略定力

  戰略定力是習總書記提出的重要戰略概念,是建立在對事物發展變化客觀規律認識把握基礎上,對大勢和大事的準確判斷、對戰略策略的堅定自信、對複雜局勢的從容駕馭,是戰略指導由必然王國上升至自由王國境界的重要標誌。劉伯承元帥曾講過:五行不定,輸的乾乾淨淨。反映在臺灣問題上,保持戰略定力,就是善於看大勢、看大局、看實力、看發展,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因島內政局一時的風雲變幻而自亂陣腳,不緣臺海形勢一時的風平浪靜而盲目樂觀,不由兩岸關係一時的攻守進退而不知所從;就是對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有充分信心、對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充分的決心、對解決兩岸之間矛盾分歧有充分的耐心、對促進兩岸交流融合有充分的恒心。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進程。2013年2月25日習總書記會見連戰一行時表示:“有充分信心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充分信心克服各種困難開闢兩岸關係新前景,有充分信心同臺灣同胞攜手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14年島內發生“反服貿事件”,兩岸關係受到衝擊,島內出現反對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的聲音,大陸的民意也受到一定影響,一些人産生了一些新的想法。5月7日,習總書記會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時堅定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穩定,經得起風浪考驗。兩岸關係風風雨雨幾十年,總體趨勢是向前發展的,這是歷史的必然。我們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務實舉措不會放棄,團結臺灣同胞共同奮鬥的真誠熱情不會減弱,制止“臺獨”分裂圖謀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

  2016年1月16日臺灣選舉揭曉,國民黨慘敗,民進黨重新上臺執政。如何看待臺海形勢、如何評價對臺工作、如何調整對臺政策措施,頓時成為焦點話題。一時間,島內外各種議論四起,雜音不少。習總書記3月5日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堅定地指出:“我們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會因臺灣政局變化而改變;兩岸同胞對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充滿期待,我們不應讓他們失望。”習總書記的這個講話及時導正了視聽,指引了方向,不但給廣大臺灣同胞和臺商吃了定心丸,也使廣大對臺工作者統一了認識,堅定了信心,明確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四、注重經略的戰略運籌

  習總書記就善於謀長遠、謀全局、謀戰略,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工作。他重視戰略運籌,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戰略思想,“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瞭方向。反映在對臺工作上,就是緊緊圍繞對臺工作戰略目標,統籌規劃,綜合施策,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民間、安全等方面手段並舉,軟硬兩手均硬,有效遏制“臺獨”,引導島內民意走向,破解兩岸關係難題,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通向和平統一的框架,牢牢掌握主動,始終主導兩岸關係大局和走向。

  現階段對臺工作的目標十分明確。就是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對臺工作的思路十分清晰,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就是“必須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八項主張,全面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對臺工作的舉措十分具體,就是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擴大文化交流、密切人民往來、促進平等協商、加強制度建設、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並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等。對臺工作的要求十分嚴格,就是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對臺工作,增強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領導,抓好隊伍建設,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貢獻。習總書記還特別注重根據依法治國理念推動對臺工作。中共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運用法治方式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完善涉臺法規,依法規範和保障兩岸人民關係、推進兩岸交流合作。運用法律手段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這些年來,對臺工作的計劃性、主動性、整體性進一步增強,成效更為顯著,避免了打亂仗;部門、行業、地方之間協調配合更加順暢,“一盤棋”的局面更加鮮明,減少了內耗;各層次各方面組織指導更加有力,突發事件有所減少,兩岸關係發展狀態更加健康。可以説,對臺工作更加有章有法、條理分明,戰略牽引、通盤籌劃、協同展開、進退自如的特色十分顯著。與此同時,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在對臺工作中也進一步顯現。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