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旅遊”為綠水青山添“彩”
在高鐵縱橫馳騁的時代,綠皮車承載著偏遠地區百姓的期冀和夢想,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奔跑。如今,在我國決勝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綠皮車”也在不斷的奔跑中,以“鐵路+旅遊”的完美組合,見證著沿途的突山溝壑,被彩描上色成綠水青山、詩意盎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隨著“生態保衛戰”“藍天保衛戰”理念的深入,隨著脫貧攻堅步伐的加快,偏遠貧困地區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發展綠色産業,開發旅遊資源,紛紛憑藉原生態的自然資源優勢實現了華麗轉身。原本不起眼的寧夏賀蘭山,就是經過煤礦退出、回填礦坑、植樹造林等一系列措施整治後,建設了開心農場、田園花海等景觀。吸引了大量遊客乘坐綠皮車慕名而來,“綠皮車”也從原本單純的運輸工具,變身為通向詩和遠方的美麗階梯。
綠皮火車長年輾轉于鄉村沃野,加快了這些地方走出去的步伐。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原生態已經越來越被人們追捧。有些貧困地區的農、林、牧、副、漁等特産以及特色民族、地域文化等也越來越受青睞,“綠皮車”不負時代的使命,帶來了一批批遊客,把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厚重禮物送到人們眼前。安全和便捷,使“鐵路+旅遊”模式,漸漸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同時,使行業之間資源重組,互利共贏成為大勢所趨。乘坐“綠皮車”進行生態遊,讓遊客們在綠水青山中享受到自然之美,已然引領了人們生活的一種新時尚。
要想脫貧,經濟先行。而交通是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鐵路+旅遊”既有效打破了這一“瓶頸”,又為經濟發展、脫貧攻堅增添動力。疫情期間,為助力全面復工復産,鐵路部門加大了規劃建設力度,全面實施鐵路運輸扶貧,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做出了新貢獻。特産和資源走出去,企業和遊客走進來,極大促進了貧困地區經濟的發展,實現了當地百姓的長效增收,讓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為貧困地區經濟建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國家扶貧政策越來越好,鐵路部門以暢通物流為根本,相繼推出的“文化+”“旅遊+”服務,必將為脫貧攻堅再助力,為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再添“彩”。(台灣網網友 王平)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