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端午節不僅僅是“粽子節”,還是“衛生節”!

2018年06月20日 17:47:00來源:台灣網

  農曆端午節華夏兒女將會在濃濃的端午氣氛中找到現代文明的根。每逢端午前後,粽子就成為“節日明星”,各地“粽子大戰”精彩紛呈。但民俗學家指出,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民俗內涵最豐富的節日之一,端午節不應僅僅是“粽子節”。端午節也是我國“衛生節”的起源。如人們在端午這一天灑掃庭院,挂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個民族共同的習俗。在成都,端午節還有一些特殊的習俗,比如給小孩洗草藥水澡。據説端午這天,百草皆藥,孩子洗了殺菌。由此可見,講衛生不僅是現代人的專利,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愛清潔、講衛生的民族。

  早在先秦時期,古人就主張“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雞初鳴,鹹盥洗”等,保持個人衛生。而打掃衛生、保持環境整潔,更是古人必修的功課。周書《秘奧造宅經》中記載,古人經常要“溝渠通峻,屋宇潔凈,無穢氣,不生瘟疫”。

  古人講究衛生,注重從孩子抓起。如啟蒙名著《弟子規》寫道:“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而《朱子治家格言》中則要求兒童“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從小就養成了衛生習慣、並懂得禮儀的孩子,長大後會是一個不講文明不講衛生之人嗎?

  對於生活垃圾,古人也有處理方法。早在三四千年前,古人就懂得將垃圾集中處理,利用天然的或挖掘而成的土坑來堆放垃圾。再有,像做豆腐、釀酒的人家必須修好排水溝渠,否則會遭人唾棄。對染坊之類污染較大的作坊,古人就更加注意防範。如蘇州虎丘山門內壁上嵌有一塊題有“永禁虎丘染坊碑”字樣的碑石,當地人稱為“禁染碑”,就是因為清朝,這一帶染布的作坊很多,作坊主不注意環境保護,將污水任意排入河中,污染了河水。所以,官府專門下令,禁止在這裡開染坊。

  筆者認為,“好習慣,好人生”。古人尚且如此愛清潔、講衛生,作為文化科技發達、經濟生活富裕的現代人,更應該把古人的良好衛生習慣和傳統美德更好地保持和發揚光大,使之無愧於“文明古國”的美譽!有關部門還可組織專家深入挖掘端午節又是“衛生節”的文化內涵,結合我國傳統的中醫文化進行科普宣傳,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弘揚傳統節日的同時增加人們科學養生知識。(台灣網網友:王紅峰)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