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鄉村振興需多花心思、量體裁衣

2018年04月26日 13:13:00來源:台灣網

  2018年3月13日人民網報道,過去5年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超過50%,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在2017年裏主要農産品加工轉化率超過65%,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7.5%,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近1億畝,全國綠色防控覆蓋率達27.2%,2724個縣開展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129個縣開展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這些數據讓人看到了改革創新給鄉村發展帶來的巨大動能,要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還需要科學制定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需要黨和政府多花心思。

  農村天高地廣,很適合搞種植業、養殖業、旅遊業,田源經濟是農村發展的主要途徑。農村不缺好的農作物、農副産品、山水風光、風土人情,缺的是先進的技術、高效的管理、精準的宣傳。所以農村現階段最需要的是引進先進技術讓種植、養殖更高産,讓有限的土地産生更大的經濟價值,減少病蟲害帶來的損失,讓技術為每年的穩定收成提供保障。農村人口多、分散廣,各幹個的無法形成規模,得擰成一股繩才能變得有力量,管理至關重要。鼓勵、帶動管理型人才到農村,把數據統計、分析和風險評估運用到農村産業中,讓農民不再盲目的低頭幹活、看天吃飯,而是對未來的收益有較為準確的預估,並且通過區域整體管理,各家各戶能互相扶持,抱團前進。有了好産品、好收成,最後的宣傳必須跟上,現在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資訊大爆炸的大環境下,如果宣傳不到位,再好的東西也會淹沒在海量的資訊之下。時代註定了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同時也賦予了更多的競爭機會,用好網際網路,讓農村的美食、美景被更多人知道,關注農村的人多了,自然就把農村的資源帶出來,把外面的資源帶進去。

  在發展農村産業的過程中,不能只看眼前不顧長遠,更不能只重速度不重品質。人民的生活水準越來越高,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尤其現在城市的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並沒達到理想狀態,所以人們會嚮往農村的山青水凈、空氣清新、食品綠色無污染。要保住農村最吸引人的優勢,就要在發展的過程中嚴格把控生産品質,種植、養殖嚴控農藥的使用,堅決杜絕危害食品安全的情況出現,綠色産品的招牌要打響,並且保護好水源和土壤,留住綠水青山才有源源不斷的金山銀山。在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是美化點綴、增加人性化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準,但要注意不破壞農村原有的古樸質感和獨特的地理風貌。農村改革目的是化繭成蝶,而不是面目全非,所以需要領導幹部心中有尺,為當地的未來量身裁衣。

  鄉村振興不可粗糙開放式發展,需要的是黨和政府重視細節、眼光長遠、留住人才、培養隊伍、硬體軟體同步抓,讓綠色發展之路走得更穩、踩得更實。(台灣網網友:未遮山)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