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一慢”看鐵路運輸服務之美
一個是跨越黃河、馳騁華北平原的城際列車,一個是穿山臨澗、駛在巍巍太行的綠皮慢車,兩者等級、設備、速度等全然不同,不過在旅客和鐵路職工的口中,卻用了同一個詞來形容它們——鐵路“公交”。(4月25日 新華網)
從“綠皮車”到“紅皮車”,再到銀白色的動車組,在人們習慣於追求越來越快速度的新時代下,鐵路運輸不變的是為民初心。無論是鄭焦城際上演的高鐵速度,還是開行已60週年的太行山區“慢火車”,這兩趟被百姓親切稱為“鐵公交”的火車上,都能感受到鐵路運輸的“服務之美”。
首先,“鐵公交”的美體現在其便民。以民為本,服務於民,對鐵路部門來説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切切實實的行動。衣食住行是人的生活的永恒主題,鄭焦城際的開通讓兩地運作時間縮短至34分鐘,公交化開行不僅極大方便了兩地間通勤和旅遊的人群,更是改變了許多民眾的生活方式。
其次,“鐵公交”的美體現在其暖心。太行山深處的“慢火車”從新鄉站始發,終點站是長治北站,短短232公里,卻要停靠20多個站點,票價21.5元,這樣價格低廉的票價對收入較低的山區百姓來説,是他們出行的最佳選擇,村民把大山裏的蔬菜、特産運到山外,換回其他生活用品,為脫貧致富創造了條件。
再次,“鐵公交”的美體現在其帶來的活力。鄭焦城際讓鄭州商業、就業優勢與焦作旅遊資源優勢的互補,不斷深化的“同城效應”,讓兩個城市從未如此融合。深山“慢火車”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綠皮車的稀缺性和遊客對山區慢生活的嚮往,讓週末乘坐這趟列車前來度假的遊客絡繹不絕。高漲的旅遊熱吸引著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回巢”,催生“歸雁經濟”,無疑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鐵公交”的屬性還有很多很多,但願他能一路堅持下去,永不停止運作。筆者也希望鐵路部門一如既往地推行惠民措施,在為社會提供高速運輸服務的同時,合理調配資源,因地制宜地多開行一些這樣的火車。(台灣網網友:張中卓)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