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國飯碗”始終要自己來端

2018年04月17日 13:52:00來源:台灣網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海南的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考察超級雜交水稻的生産與推廣。據悉,專家從南繁基地上千份“海水稻”中挑選出的176份優良品種,今年將首次在全國大範圍試種。抓住良種這一核心,將為“中國飯碗”打造最堅實的底座。(4月16日 ,人民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的新戰略,“飯碗論”“底線論”“紅線論”……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義的糧食安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為國家長治久安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古人云:“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更是國家安定、人民安康的根本,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安全對我國來説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旦發生大饑荒,多麼富有都沒用,解決13億人吃飯問題,必須要靠中央完備的頂層設計和優惠的惠農政策,同時也需各地黨委、政府在解決“三農”問題上的持續發力。

  民以食為天,國以糧為先。目前,我國糧食産量達1.2萬億斤,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已得到穩定解決。但糧食問題,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言過關。當前,糧食安全的形勢發生著深刻變化:一方面,國內農業生産成本持續上漲,農産品價格卻弱勢運作,導致農業比較效益持續走低,而國際市場大宗農産品價格下降,導致進口持續增加,成本“地板”與價格“天花板”嚴重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另一方面,我國農業生態環境受損嚴重,耕地、水資源使用日益緊張,糧食生産遭遇生態資源兩道“緊箍咒”,糧食可持續增産的壓力前所未有,保障糧食安全的難度越來越大。

  總而言之,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根本保障是産能的鞏固和提升。用新的發展理念保障糧食安全,應該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我們期待鄉村振興戰略能夠為糧食安全構築增産增收的長效機制,從根本上鞏固和提升糧食産能和品質,真正有效加大糧食安全邊際。(台灣網網友:雨露)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