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春運“軟實力”折射出社會長足進步

2018年02月24日 10:02:00來源:台灣網

  2月22日上午,昆明火車南站擠滿了返回工作地的乘客。自助售票機上用手機支付,“刷臉”進站成了時尚。從購票到進站,再到踏上動車,伴隨旅客的自動化、智慧化設備越來越多。得益於現代化的服務設備,就算面臨春運期間大客流,旅客也能夠快速購票、進站、上車,出行效率大幅提升。(2月23日工人日報)

  走進“春運”一詞出現的第三十八個年頭,鐵路在春運裏依舊佔據著主角地位,吸引著最多的目光。從曾經的排隊買票長龍到現在的刷身份證刷臉進站,從曾經的內燃機車到現在的電氣化高鐵,我們能看到的是鐵路在硬體上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換代。但走近2018年春運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們的目光不再緊緊盯著是否一票難求、是否有黃牛倒票,反而分出了更多的視線在鐵路“軟實力”的提升上。

  旅客們的關注點不再單一聚焦在能否回家上,而在能否“舒適”回家上有了更高的要求。驗票進站是否暢通、候車環境是否舒適、列車服務是否到位、遭遇困難是否有幫助都成了旅客們給鐵路打分的側重點。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從對硬體設施的要求,到對服務品質的需求,體現的是人們因社會環境的進步而與時俱進的需求水準。

  對於鐵路來説,最為重要的關注點不再局限于運力的提高上,而在能否給旅客更美好的體驗中有了更迫切的需要。網路購票是否流暢、重點旅客是否妥善安排、旅途過程是否舒心愜意、客服水準是否跟的上都成了鐵路自評的基本得分點。由此可以看出鐵路從對調配運力的需求,到對溫馨春運的要求,體現的是鐵路因社會環境的進步而與時俱進的供給水準。

  社會的腳步從未停歇,人們的需求也只會水漲船高,而在如此的大環境下,不論是鐵路或是其他部門都必須在時代的奮力揚鞭之下,背著重重的期待一步步向前走去。在發展迅速的時代裏,鐵路只有打開思維、集思廣益,想旅客所想、急旅客所急,才能讓“軟實力”不成為拖“硬體”後腿的黑洞。旅客則應在提出合理建議的同時也為好的方法做法打CALL,不僅要成為旅途的參與者,更要成為監督者,用鼓勵來鞭策鐵路的不斷進步,讓旅途更加舒適舒心。(台灣網網友:李文鬱)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