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問政”問出實情,做出實事
隨著網際網路走入尋常百姓家,網民的聲音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最強音”。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數億人擁有了表達意見的可能。近幾年來 “網際網路+”“大數據”已經融入到政府工作的全過程。多地的政府已經開通了網路問政的線上渠道,以此來“詢民意,知民心”。
民意是最大的政治,怎麼樣真實準確的了解民情,快速貼切的回應民意,是執政黨最為關注的問題。網際網路作為新生的技術,極大程度上拓寬了資訊獲取的渠道。時至今日,59位省委書記、省長與百萬網民線上互動,2300多位市縣一把手通過留言解決了80萬件民生訴求,23個省區市建立了制度化的網民留言辦理程式。更有網際網路法院、電子政務等網上政務辦理平臺,實現了“少跑腿、速辦事”的高效行政。這些有力的舉措不僅使得網上群眾路線行穩致遠,更保障了群眾參與權、提升了群眾的政治參與感和獲得感。
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執政黨如何傾聽廣大群眾發出的聲音,如何利用政府的麥克風與群眾溝通對話,是當下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雖然,網際網路帶來了極大地便利,但是,説到底這只是一場技術上的革命,只能做到提高效率拓寬渠道,還做不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問題終究還需人來解決。
在網路問政的過程當中 “實”字很關鍵,這個“實”字大致來説包含兩個方面:實資訊、實解決。
對群眾反映資訊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核實,是保障資訊準確性的關鍵。“實資訊”即為核實資訊。在現實情況中,人民群眾很難站在黨和政府的角度來看待當下諸多的政策和問題,意氣用事,情緒化的言論形成了對政府機關惡意進攻的態勢,加之目前有關部門對於網際網路的管理和引導尚不成熟,網路成為了大家説、隨便説的口子,存在不負責任的現象。鋻於此,由群眾反映的資訊根據不同情況需要進一步的核實,了解真正造成群眾強烈反響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政府部門也應該站在群眾、政府等多角度的去看待相關問題,做到全面、準確。同時促進政府與群眾的充分溝通,在交流和溝通中尋找問題根本,尋求解決方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親民、近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將資訊核實後進行有效的處理,讓問題解決落到實處即是“實解決”的意義所在,問政是為了更好的行政,而非只是附和潮流,做做樣子。現下網路問政在多個地區雖見成效,但是個別地區卻存在著選擇性問政,避重就輕,對群眾強烈的呼聲做不聞不問之態,對關係到群眾切實需求的問題裝作不見避而不談。更有甚者,一些地區的網路問政系統存在“僵屍”化現象。反映不回應,內容長期不更新,無法訪問,一直在“沉睡”的“網路問政”則成為敷衍了事的樣子工程。試問如此“懶政”,渠道再寬又有何用?真正做到“實解決”政府的自覺性是根本保障,提高執政效率首先提高執政者的思想覺悟,真心實意才是最親民的表現。同時也要做好相關的監督工作,制度是保證高效行政的有力武器。
習總書記曾談到“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實事正是如此,要將網民的民意和智慧及時有效地轉化為施政的源泉,“網路問政”問出實情,做出實事。如何將網民的意見和建議真正落到實處才是執政者應該仔細思考的問題。(台灣網網友:張城瑋)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