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購物狂歡之後的思考

時間:2014-11-19 17:21   來源:台灣網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我國網路零售額再創歷史新高。公開資訊顯示,今年“雙十一”淘寶天貓交易額高達5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3%;京東的銷售額達82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參與活動的其他電商企業獲得的業績也普遍遠超去年。在網購已經走向常態化之際,雙十一這個由電商製造的節日,已名副其實地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規模的商業促銷活動。但在網購業蒸蒸日上發展的同時,也有許多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價格虛高層出不窮

  有的商家打著“打破低價”“史上最低價”“虧本甩賣”等誘人的廣告詞來吸引消費者,並不是商家的良心發現,商家開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盈利,怎麼可能真的虧本銷售呢?在這誘人的廣告語背後存在的:一是商家先把價格抬高,再在“雙十一”打出超低折扣的標簽,其實價格和平時差不多,有的甚至還比平時貴;二是有的商家會先生産一批縮減材料,降低品質的商品專供“雙十一”,這樣商家不僅讓商品價格降低,讓眾多消費者青睞,還達到了薄利多銷的目的。

  商品品質得不到保證

  “確保正品”“附專櫃小票”“支援專櫃驗貨”等標語讓消費者相信自己所購買的商品是正品,但是現實呢?你拿什麼確保正品?專櫃小票可以造假,淘寶上還可以批量購買;而專櫃驗貨就更不現實了,一是專櫃沒有給你驗貨的義務,二是很多商品只供線上,線下專櫃都沒賣,怎麼驗貨?三是你都沒在專櫃買東西,你認為專櫃的還會認真給你驗貨嗎?商品品質不過關,那就涉及退貨了。雖然説淘寶打出“七天無理由退換貨”的標語,但是退貨在現實中卻不是那麼容易,有的商家會設置各種退貨門檻,讓你無法輕鬆退貨,還有甚者直接表明特價商品,不支援退貨,天貓今年新出的預售機制就明確表明,預售商品不支援退換貨。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健康發展,需要相關的監管部門、各電商平臺、各商家以及消費者等多方的努力,增強自律,加強監管,才能讓商家盈利,消費者高興。花更少的錢買到自己心儀的商品固然是大快人心的,但網路畢竟是虛擬化的,消費者摸不著試不著,買到次品在所難免。這就需要消費者保持冷靜,管住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錢包,買需要的商品,理智消費。(台灣網網友:時光印記)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