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近日報道稱,北京西城區一4.4平米平房以135萬的價格售出,不為住人只為求名校名額。東西城部分房産仲介日前證實該交易屬實,但記者昨日探訪,未發現有10平方米以下的“學區平房”掛牌出售。專家稱,家長應提高“教育分辨力”,理性投資教育。(《新京報》,11月11日)
學區房是中國現行教育體制下的衍生品,也是中國教育體制下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是中國的一個老大難問題,部分有實力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便投下重金為孩子購買名校周邊的高價房,只為了孩子能夠獲得名校的入學機會。部分家長購買學區房是為了給小孩提供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避免家裏學校兩地的來回奔波,讓孩子能夠在學習上更加投入,但部分家長購買學區房的目的僅僅是獲得該片區的戶口,為孩子爭取到入學資格。
在這樣的大形勢下,學區房的高價實為常態,是完全受到市場規律的調控與影響。但4.4平米的平房以135萬的高價出售,卻令人咂舌不已。學區房的天價一方面體現了市場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折射了當前教育體制下的弊端,即資源嚴重分配不均。先不論農村與城市教育資源的差距,單從同城來看,不同的學校擁有的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地理位置也不盡相同,這一系列因素決定了一個學校升學率的高低。
良禽折木而棲,家長為孩子選擇最優秀的學校,也是秉著對孩子未來負責的態度,為他們打造一片錦繡前程。但名校卻不一定出人才,擁有強大的教學資源也不能保證孩子的前程似錦,即便是偏遠山區的貧困學生,也能夠在教學資源貧乏的條件下,努力走出大山,改變命運。雖説教學資源對學生的未來影響很大,但卻不是其決定因素,孩子的內在努力才是決定他們前途的根本。
學區房的高價背後,是部分家長不理性心態的折射。名牌學校擁有巨大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直接導致了學校附近的房價上漲,部分有實力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學業,一擲千金購買看似價格與價值毫不成比例的房子,如此揮金如土導致了天價學區房應運而生。
學區房天價房還應該回歸理性,不論是為了強大教學資源或是舒適的生活環境,家長都該謀定而後動。雖説購買天價學區房是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較好的環境,但此舉也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賴心理與享受心態,長遠來看,不利益小孩的獨立成長。孩子要真正健康成長,還需要家長學會“放手”,讓他們獨立面對,憑藉自己的努力與實力,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台灣網網友:何宛玲)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