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續集的精彩,往往帶著丟硬幣式碰運氣,一半對一半。這幾天,在《馴龍高手2》中得到的全身心滿足,卻在《猩球崛起》那若隱若現的3D效果中被蕩平了不少。
電影的字典裏,一定有看臉經濟學的存在。《變形金剛3》讓一個香腸嘴女孩來替代了福克斯,就這一點就足以讓宅男們紛紛奉上差評。《猩球崛起》則是無知者無畏一般,不僅讓前一部主角,也就是那位“蜘蛛俠”跟班詹姆斯?弗蘭科變成了一張照片的背影,更是祭出了男女主角集體無感的面孔,而且還配置一個違和感強烈的呆萌小孩。如此節約人力資源成本,怎麼能博得影迷的好感呢?
明星不夠戲份來湊,不過這部《猩球崛起》,其老套劇情恐怕還是取之莎士比亞亦或是風靡中國的宮廷傾軋之劇情。由於是續集,所以需要電影開頭部分講究大眾能接受的過渡銜接,不過《猩球崛起》則缺少耐心,直接用旁白段落來跳過了所謂“猿流感”的前世今生。這樣的手法也沒有什麼不好,只是前15分鐘頗有《動物世界》之感,要是加上趙忠祥老師的磁性配音,那就妥妥了。
一部好的電影總是充滿了致敬,尤其是需要打造成續集以及自我感覺良好的電影。《猩球崛起》無疑是充滿了這樣的成分,不過看得認真的話,恐怕會有覺得他們是在模倣的嫌疑。《獅子王》裏的猩猩叔侄齟齬,《第九區》的人類避難場所,《拯救大兵瑞恩》的搶佔和防守大戰,以及最後那位眼鏡大叔奧德曼奮不顧身地扛起炸藥包炸毀議政大廈,恍惚間有點《董存瑞》的意思。由於之前的經典都已經把場面做足,而《猩球崛起》最終也只能在觀眾都能猜透的劇情中,完成了一次狗尾續貂。
當然,作為好萊塢式的大片,任何可以觸及人心的隱喻,都將被植入。但電影這種赤裸裸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種族論調的明顯表達,在當下美國發生了黑人青年被槍殺的語境下,恐怕還是有點風險的。當年《教父》險些被美國黑手黨封殺,就是一些美國人頗為喜歡在雞蛋裏面挑骨頭。
上世紀以故事來打動人心的場面似乎已成雲煙。在現在科技為王的好萊塢,沒有了讓劇情編劇發揮太多的空間。在捕捉技術大行其道的《猩球崛起》裏,人和猩猩的辨認都已經模糊。主角當然成了“凱撒”們,叢林法成了支撐電影的骨架,而人類的戲份則被無情地快進著。如此無比青睞于的“來自猩猩的你”,是否能讓人類有下一部續集繼續走進電影院的衝動呢?恐怕還真是見仁見智。(台灣網網友:謝偉鋒)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