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主食文化推進主食工業化生産供應

時間:2014-06-10 15:29   來源:台灣網

  中央電視臺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堪稱經濟社會文化統一體、自然美食家庭親情傳承的混合,味蕾的品嘗只是初級,深層次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家庭的和諧相處,厚德載物,各得其所,交融互動,渾然天成。誠如舌尖第一季主食的故事所説,主食是一切美食或食物的本源。

   主食是指供應城鄉居民一日三餐消費,滿足人體基本能量和營養攝入需求的主要食品,其品質數量以及供應,涉及億萬家庭。主食自古到今天,內容幾多變化,從2000年前,五穀的排序為稻黍稷麥菽,而今天中國糧食産量的前三位是稻穀、小麥、玉米。我國糧食轉化的主體是主食,轉化的載體或者説主渠道是主食加工,主食是民族文化傳承和振興的載體,是農業資源轉化的主要渠道,是當前及今後擴大居民消費,拉動內需的重要渠道。

  主食承載著數千萬年來,人類賴以生息的生命本源,生存基礎和條件,越來越被人重視,並上升為國家新戰略,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口糧僅指稻米和小麥,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處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糧食部門就提出大力發展糧油食品生産,食品産量是當時糧食部門的重要考核指標,可謂風行一時,當時的糧油食品主要是麵條、油條、糕點等,只是麵粉的初加工,進入九十年代,基層糧所和糧店主要開展饅頭的加工供應。但是好景不長,隨著糧食流通體制和經營機制的改革,原先的糧油食品加工企業大多改制轉型,國有糧油食品所剩無幾,糧所大多變賣,城鎮糧油供應企業全部改為民營,多數不再供應糧油和加工主食。

  主食市場良莠不齊,多年來問題頻發,出現過染色饅頭、鏈球菌超標的速凍食品,也出現過濫用增白劑的饅頭,不一一列舉,主體渠道放開後,小攤點、小作坊普遍,流動性強,衛生品質不能保證,執法覆蓋不了。主食工業化生産滯後,糧油加工企業規模小、層次低、科技含量低下,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一些洋快餐充斥國內,氫化油的使用,反式脂肪酸問題頻現,這些都是對主食供應的衝擊和帶來的新問題。

  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糧油食品加工供應網路全部打破,不復存在。目前城鄉居民主食供應在市地以下城市雜亂無章,市場紊亂,良莠不齊,以家庭完成和個體加工為主,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要求主食供應營養化、便捷化,因此洋快餐大舉進入國內,中式快餐因糧食供應企業地位和作用的缺失,雖幾經努力,也是力不從心,顯得蒼白無力,難以抗衡被稱為垃圾食品的洋快餐,真的是中式快餐不好吃嗎,不是,而是在主食供應産業發展方面,缺少科學規劃,沒有作為一個産業來抓,再加之市場監管不力,供應網點不成系統,品質不穩定,中式快餐始終發展不起來。

  當前國家高度重視糧食安全,日前國家有關部門依據《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2008-2020年)》組織編制的《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首次將中國主食工業化單列為一項發展任務。糧食部門應當順應形勢的變化,轉變思路,搞好糧食産業化經營,大力發展主食社會化生産和供應,發展快餐連鎖經營恰逢其時。

  要高度重視糧食加工轉化,發展主食社會化生産和供應。各級政府應結合十二五規劃實施,逐級制定和謀劃好糧食加工發展規劃,認真吸取以往各地一窩蜂上居民早餐工程,缺乏論證和規劃,建成後疏于管理的教訓,很多市長早餐工程虎頭蛇尾,草草收場。要在財政預算中列支糧食加工轉化和主食社會化供應的專項資金或者是啟動資金,依託國有糧食企業,採取土地置換、退城進郊、騰龍換鳥等有效手段,整合網點資源,發展主食工業化生産,發展快餐連鎖經營,創新管理機制,用市場的手段來配置主食供應資源,打造品牌,讓放心糧油食品進城下鄉。

  糧食工貿企業應聯手開創主食社會化供應市場。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後,特別是糧油加工企業改制後,如何擺脫資金、技術、規模、市場、原料的制約,如何做大做強,是擺在我們面前不可回避的問題,應創新體制,激活機制,整合資源,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手段,用市場的辦法,用利益紐帶來連接,共同應對市場競爭,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實現産業、産品的優勢互補,結構優化調整,提高整體盈利水準。

  統籌城鄉發展,開拓主食社會化供應的農村市場。進軍農村市場應該説提了十幾年了,但國有糧食企業産品在農村市場的覆蓋率有多大,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思考。應緊緊依靠放心糧油,擴大銷售網點,既供應原糧,又供應熟食;既開展直銷,又開展品種兌換,廣泛開展“兩代一換”業務,探索出一條開拓農村市場的好途徑。

  在農村,應瞄準農村市場,提高産品品質,發展産業化經營,形成貿工農、産供銷一條龍的運作模式。應充分發揮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參與、農民自願”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以農企雙贏為目標,以發展優質糧食生産基地為載體,以提供産前、産中、産後為手段,大力發展和完善訂單糧食,狠抓糧食加工轉化龍頭企業的輻射帶頭作用,實現糧食加工轉化增值,並積極推行“一次收購、二次結算”、“承諾價格,優質服務”等多種行之有效的訂單形式,在服務於農中贏利,在規模經營中贏利,在産業化發展中壯大自我。

  在城鎮加快主食工業化生産加工,落實規劃,力促糧食加工轉化,滿足日益加快的生活生産節奏,把千家萬戶的小廚房,上升為中央大廚房,代替繁重的家務勞動,讓人們吃得方便,吃得放心,吃得快捷。目前主食工業化生産處於低級階段,沒有主管部門,也沒有很好的政策扶持,轟動一時的饅頭稅,讓微利的糧食加工企業舉步維艱,國家應在體制機制上作出頂層設計,把億萬群眾的主食加工供應作為各級政府為民辦的實事,抓緊抓好,不能出了問題,才重視。

  主食社會化生産供應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民生工程,也是主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是新鮮事物,需要各級政府的強力推動,政策扶持,資金啟動,市場化運作是題中應有之意,本著政府引導、部門主辦、企業承辦,市場運作,本著便民利民、惠民原則,傳承主食文化,弘揚主食習俗,留住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産,使之發揚光大。(台灣網網友:孫曉明)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