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黑潮”衝擊的馬英九當局,所面臨的既是危機也是轉機。把商簽“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兩岸和平協議”排上議事日程,與大陸方面開啟兩岸政治對話,是對民進黨“臺獨”分裂勢力的新反撲最有效的反制。民進黨反服貿已受到國際輿論的詬病。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不僅臺灣民眾會廣泛支援,國際輿論也會予以肯定。
民進黨欲以經濟議題來達到“臺獨”的政治目的,馬當局應尋求突破政治瓶頸來處理經濟問題。跨出在6年前執政初期本來就應邁開的這一步,才能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相向而行,才能與大陸建立真正穩固的互信基礎,本著“兩岸同胞一家人”的理念攜手完成國家統一,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筆者認為,此時此刻,不應擔心刺激民粹意識,加深藍綠對抗。“樹欲靜而風不止”民進黨早已擺明是“一”決時刻”。在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簽署和平協議的議題上,民進黨若能順應世界謀求和平穩定的潮流,知所進退,對臺灣來説是一件好事,若繼續煽動民粹,發動暴力抗爭作為“選戰”籌碼,那麼,爭取再次執政的機會,不會再是“一里路”,而是遙無邊際,望不到盡頭的不歸路。(台灣網網友:董拔萃)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