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倒閣”損人不利己

時間:2013-10-15 16:06   來源:台灣網

  本月15日蘇貞昌全力督軍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參與記名投票表決,力求“倒閣”成功。社會對此評議,多數研判不會過。連綠營學界、政界對此舉皆有很多不以為然的聲音。民進黨是要“倒閣”還是搗亂?蘇貞昌率領民進黨何以要損人不利己?此舉對藍綠會有何影響?

  隱然民進黨實體領袖的蔡英文對待“倒閣”之舉的意見是“民進黨尚無駕馭全局的力量”。這是黨內不認同比較委婉的説法,臺灣學者郭正亮的評斷則較為辛辣不客氣:蘇貞昌發動民進黨“倒閣”,或會因此讓民眾對民進黨的印象更負面,從而讓國民黨及馬英九當前的困境因此而有所緩解,屬於典型的損人不利己。

  無論今天“倒閣”成功與否,的確都會對蘇貞昌和民進黨很傷。民進黨以各種理由和方式讓議會空轉,早已讓很多民眾失望。對待深陷困局的馬英九及其團隊,僅憑“倒閣”,卻無法讓當局運轉更有效率。民進黨本應該在馬英九及其團隊焦頭爛額之際發揮正面主導臺灣政局的格局和能力,卻執著即便耗費了大量黨內外資源,卻不一定過關;即便“倒閣”成功,卻因為不能罷免馬英九,也許換上的“內閣”尚不如現在。熱鬧的是臺灣政局和媒體,吃虧的是臺灣百姓和經濟。

  “倒閣”不成功對蘇貞昌自身和民進黨的傷害不言自明,即便“倒閣”成功,會因為轉移了鬥爭焦點。而議會和行政空轉內耗,尤其是組合新的執政團隊的過程,讓民眾更加怨恨,至少是感受到,民進黨只有“破”的愛好,沒有“立”的能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藍營甚至可以借此倡導,民進黨居心不良,為了儘速奪回政權,不惜製造“斯諾克”,讓馬當局沒有政績可言。

  蘇貞昌機器團隊何以不顧黨內外支援者較為理性的聲音,執意發動“倒閣”呢?

  做出這樣的決策,首先凸顯了蘇貞昌領導民進黨的力不從心。他需要一個更重大的事件來聚合和打造自己的領導力和形象。要成為事件的真正主導者。選擇“倒閣”,儘管其以“罷免”馬英九太過艱難,僅以“倒閣”彰顯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和勇氣,卻無法讓臺灣的發展更正面。即便對現狀十分不滿的人,也大多數認可,江宜樺不是這種現狀的罪魁禍首。選擇這樣的發力點,的確是有點捏軟柿子的味道。做出這樣的判斷和決策,與其是説順應了民意,不如説是被“立法院”民進黨個別“立法委員”所裹挾。自己缺少主導整個局勢的能力和格調。

  其次,蘇貞昌及其幕僚對局勢的誤判。認為民眾因為馬英九處理關説案和特偵組監聽疏失,社會對馬英九的不滿多於自己的預期,設若“倒閣”成功,會讓民進黨士氣更為大振。蔡英文的判斷則顯然超出了“倒閣”事件本身。説明“倒閣”自身不但需要駕馭全局的能力,更需要考量“倒閣”成功之後能否駕馭全局、獲取對民進黨更有利的局面等。

  再次,蘇貞昌沒有得到民進黨最好的幕僚支援。民進黨內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才所在多多,倡導和駕馭主題的戰將比藍營有太多人才。蘇貞昌顯然沒有網羅到或者不能聽進去他們的意見,更或者這些人出工不力,對蘇貞昌未來是否是民進黨的共主,持繼續觀望的態度。

  最後,蘇貞昌此舉,儘管可以檢驗民進黨的能量,但會過早暴露民進黨或者是強大的實力(也可能不如想像般強大)或者是對拿回政權的饑渴和焦慮。

  總之,無論民進黨發動的“倒閣”成功與否,對民進黨和蘇貞昌自身都是一場損人不利己的政治運動。民眾或會因為這場“倒閣”導致更加混亂的局面進而思考,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樣的政黨和政局。民眾的智商,對民進黨是要“倒閣”,還是搗亂的真正動機,假以時日還是可以分辨清楚的。這這樣的選舉政治生態,儘管對選舉有利,但對臺灣的穩定、發展、繁榮傷害最大。其結局,或讓郭正亮一語成讖,蘇貞昌此舉真的讓馬英九逆勢上揚,徹底走出困局。(台灣網網友:畢殿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