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哲學形態上講,一切問題皆有價值。價值條件的産生對於事物的認識和判斷具有邏輯和認知概念的作用。價值是所有思想的基本屬性,也有所有問題形成過程中的基本屬性。沒有價值的事物是無法讓事物産生社會意義的,這是哲學的定律。
從美學角度上講,一切事物的各種過程,都是一種事物形成價值的基本條件。而從哲學角度上講,美學的價值是對哲學條件的一種認知。事物總呈現辯證性,也存在揭示性。如果只辯證不揭示,事物肯定不會呈對稱狀態,由此就會産生矛盾。
《哲學導論》一書講了一個最客觀的問題,這個問題註定要在哲學界流行,並成為哲學界最熱門的研究課題,那就是哲學是思想的功夫。恩格斯説:“哲學是關於思維及其規律的學説”。亞裏士多德也説:“人心若無所思,則與入睡何異?也就無從受到尊敬。”黑格爾對此的概括更簡純:“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
哲學是思想的功夫。思想是哲學的價值。對哲學而言,它不僅僅是承載辯證、推理、邏輯等元素拓展于生活各個角度的功能,它在於對一種精神的反思,對一種事物的辯證,哲學在於思考,在於觀察,在於認識,在於形成一種理論上的價值。
哲學是思想的功夫。思想是生命的符號。每一個人,都會産生思想,有的思想和社會共鳴,形成一種具有廣泛社會意義的理論。有的思想和家庭共鳴,形成一個家庭的座右銘。總之,哲學是形成思想的必備條件,這種條件在於和社會某種現象産生共鳴,形成一種社會的本質條件。
哲學是生活環節的反思,人類有了哲學,就掌握了認識世界的武器。而人類有了這種武器,就增長了智慧。人類用智慧,深刻地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