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3時08分許,海澱區北京電影學院2號學生公寓東側,一對男女學生將轎車停在消防通道上,擋住了清潔員收拾垃圾,雙方起衝突。校方一負責人稱,雙方為互毆,清潔員後被急救車送往醫院,但途中不幸身亡。目前,清潔工的遺體已被送往法醫鑒定中心,兩名涉案學生正在接受警方調查。(《新京報》12月06日)
許多敏感標簽在事件發生後被一股腦地貼在了當事雙方頭上,“大學生”、“富二代”、“官二代”、“弱勢群體”。貌似每一個開著“奧迪”、“賓士”等豪車的大學生背後都站著一個非官即富的爹。人們對肇事者的批評及對弱者的同情展示了社會正義和良知的美好面,但頻頻曝出的大學生犯罪也讓人疑惑。象牙塔裏的“天之驕子”緣何不敢殺雞,卻敢殺人?大學到底是培養人才,還是培養殺手的?
固然,也許有人將此事歸咎於肇事大學生的個人素質,好逸惡勞、自私自利、貪圖享樂、愛慕虛榮、驕橫跋扈等。有人將其歸咎於其家庭環境,父母的溺愛和放縱讓孩子從小就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容不得別人一點點的批評。受到挫折時自暴自棄,遇到不順心時甚至採取極端手段殘害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以泄心頭之怨。
當然,也有人將原因歸之於國民教育。確實,當前我國的教育體制還不完善,高考指揮棒讓應試教育尾大不掉,“唯分數論”、“惟成績論”的觀點還甚囂塵上,教育功利化現象依然很嚴重,知識汲取和道德水準提高不成正比等等。
筆者認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對人的成長都不可或缺,但如果不給孩子沉澱“生命教育”,讓孩子從小對生命産生敬畏,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那麼,所有的教育都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
社會激烈的競爭讓家長們無暇去教孩子如何去尊重別人,如何更多地替別人著想,他們想的更多的是孩子如何自小便出類拔萃,贏在起跑線上。學校的教育一切以考試為中心,其他的則都是為考試服務。與其他國家的孩子相比,中國孩子可算是“學習壓力最大”、“幸福指數也最低”。溫室的花朵怎經得起風雨的摧殘,當孩子在遇到挫折時,便很容易走向生命的對立面。前不久曝出的江西九江市3名小學生因“不用寫作業”而相約自殺,之前的藥家鑫殘忍殺死環衛工都是因“生命教育”缺失的極端事件。
有人對法律抱著極大的期望,但法律不能解決一切,它的功用很大一部分用於事後懲戒。事前預防卻又因人們法制教育觀念淡薄等種種原因,作用有限。
人的生命是教育目的的出發點和歸宿。沒有正確認識生命的意義,沒有對生命的起碼尊重,不去熱愛生命,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就不會去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甚至關心自己。對生命的冷漠就會導致各種自殺和殺他事件頻出。沒有了生命,教育的目的又在何處?
雖然生命教育在去年已正式列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但是生命教育不僅是課堂教育,也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需要全員參與共同營造一個關愛生命、尊重生命、保護生命的良好氛圍。(台灣網網友:佘運登)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