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教育”始終難敵“應試教育”?

時間:2011-09-21 16:23   來源:台灣網

  隨著新學期的到來,中小學生遇到挫折時的承受能力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

  9月19日下午,江西九江市廬山區賽陽中心小學3名小學生,因為沒有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害怕被老師罰站,於是相約跳樓,此後,3個年幼懵懂的小學生走上樓頂縱身一躍……

  事發之後,《江西都市報》《中國青年報》《成都晚報》分別以“相約跳樓”、“不能承受作業之重”、“怕寫作業”為題進行報道。讓所有看見這則新聞的人們內心産生一種隱約的疼痛,或是曾相識,或深有同感,在人們惋惜之餘,輿論質疑的聲音也此起彼伏。死了可以不要再做功課了?是功課真的太多?是孩子抗壓力太弱?還是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的後果?

  《小康》雜誌在前不久探討中國教育時曾將發生此類事情的根源直指當前的應試教育。對此,新民網曾入木三分進行透析,“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經濟快速發展,但精神層面的建設一直滯後,導致財富幾乎成為衡量人的價值的唯一標準。從古代的‘唯有讀書(科舉)高’,到現在的完全以物質作為評價標準。當物質成為最高評價標準時,必然導致教育的逆向選擇——畢竟,拼命讀書是保證今後物質富足的比較保險的路徑。於是,傳統社會的‘學而優則仕’價值觀迅速變異為‘學而優則富’的單一取向。教育被社會拜金思想裹挾,發展人的全面能力的教育本意也就迅速被矮化為應試技巧培訓能力。”

  相較於以上媒體從根源挖掘事情産生的根源做法,《長江商報》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發出的“把錢學森放到現在,他照樣成不了大師”的感慨則讓人感同深受。“以前用一個肩膀揹書包,後來用兩個肩膀揹書包,而現在的高中生則直接用輪子拖書包,我們從書包的變化,就可以看出當前學生的課業負擔越來越重。課業的繁重讓我們的孩子成了得分機器,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差,這很值得我們反思,也很值得我們擔憂。”

  希望自己所教的孩子能睡個好覺,不至於精神崩潰、跳樓輕生,這對今天的教育界有識之士來説已經是莫大的奢望。多年的“快樂教育”、“素質教育”呼喚始終難敵“應試教育”魔力,無數名校名師都已被迫向高考指揮棒低頭,不得不靠不斷增加學生課業負擔回應上級和家長訴求,實在讓人扼腕。

  中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喊了幾十年了,但是收效甚微,應試教育依然一家獨大,素質教育、快樂教育難以推進,已經成為中國教育癥結的主要體現,要根治這一頑癥,僅僅依靠教育界自身的行政命令和技術性改革已難以奏效。

  但是,我們的教育絕不應該讓繁重的課業和無謂的補習扼殺孩子的快樂和創造性思維。怎麼培養創新型人才?怎麼出大師?這是此事發生之後留給人們的另一個凝重的問號!類似“錢學森現在照樣成不了大師”的斷語言猶在耳,可如今,人們卻已不顧上大師的孕育,只想問一聲,是什麼樣的壓力竟讓三個小女生勇於跳下可能要命的樓房?(台灣網網友:胡萬寶)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