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西方的情人節,是情侶之間增進感情的大好時機。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些人對於這個浪漫節日並不熱衷,甚至有些恐懼,究其原因大多是高昂的過節成本。(2月14日《中國新聞網》)
遊弋在情人節當天的城市街頭,會發現到處都是捧著鮮花的女孩,至於西餐廳,則需一週前就開始預訂……據媒體報道,除卻贈送珠寶首飾,房産汽車,普通的一次情人節花費就僅鮮花、巧克力、晚餐、電影票加起來,沒個一兩千是解決不了的。
這對那些漂泊在異鄉,本身收入就不高的年輕人來説,原本充滿濃情蜜意的情人節無疑變成了一場“情人劫”。而姑娘們之間也會因為男朋友送的禮物輕重而有所比較,別人送了幾克拉的大鑽戒,自己卻僅有珍珠耳環;別人收到了房産證,自己卻只收到了汽車……在不斷的均衡比較下,心態失衡也在所難免。所以,過完節心理憋屈或者與男友秋後算賬以致鬧彆扭分手的也不在少數。
另一方面,諸多沒有情侶的年輕人在情人節這天又感到了深深的孤獨感,他們受到了來自有情侶者不自覺的優越感的壓力,像獨自上路的屎殼郎,既悲傷又備感羞辱。這個時候,一股“反情人節”的運動在新浪、搜狐的微博中出現了,他們在微博中倡議説,“去電影院把單號座全買光,把情侶們都隔開!”“打電話把酒店大床房都訂完,讓情侶們在雪裏挨凍!”
其實,情人節本是表達愛的節日,過情人節本意是為了表達對親人、朋友的愛,本應與理解、關愛、美好有關,而不是充滿了金錢的銅臭氣與沉重的被拋棄感。可是越來越多的世俗化、物質化色彩讓情人節更加成為了商家的傀儡,淪為了形式主義的肉票,強調了金錢、物質的方面,稀釋了愛與關愛的本真。
電影《慾望都市》裏,女主角凱莉被男友在婚禮上甩了,後來凱莉經常給朋友夏洛特的女兒蕾蕾講故事,來年情人節,小蕾蕾送給凱莉一張卡片,希望凱莉找到自己的白馬王子,凱莉的眼眶頓時濕潤了。
這才是愛,這才是有關情人節的真實內核。這可能最初脫胎于關於情人節的純美傳説,據説3世紀的時候,古羅馬青年基督教傳教士聖瓦倫丁,傳播基督教義,被捕入獄,感動了老獄吏和他雙目失明的女兒,得到了他們悉心照料。臨刑前聖瓦倫丁給姑娘寫了封信,表明瞭對姑娘的深情。在他被處死的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
所以,情人節不僅有關愛情,更是對信念與勇氣的激賞。在這樣的日子,去除世俗化的魅影,離真愛近一步,再近一步,去享受來自情人、朋友的祝福與愛,才是最應該有的態度。(台灣網網友:陳小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