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的“路線鬥爭”之説不靠譜

時間:2010-11-24 09:10   來源:台灣網

  第47屆金馬獎于上週六在臺北舉行頒獎禮,憑《唐山大地震》獲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徐帆失意金馬,《唐山大地震》最終鎩羽而歸。(11月23日《資訊時報》)

  自己導演的、老婆主演的影片,賣了6.6億元,自己又陪著老婆去臺灣參加頒獎儀式,結果卻是瞎子抓雞——毛都沒摸著,影片一獎未奪。這事兒猶如讓人兜頭潑了一盆涼水,心裏豈能不拔涼拔涼的?這事兒放到誰的身上,誰能沒有怨氣呢?馮小剛因此而發發牢騷也是情有可原得,我完全能夠理解你沮喪的心情。

  然而,馮小剛的言論卻把我弄得雲山霧罩,暈頭轉向。君請看,馮小剛強調,徐帆只是路線鬥爭的犧牲品,“行前我對帆子説:你得獎我不必在,你不得獎我一定陪在你身邊。果不其然,同行確有必要。”這都是哪跟哪呀?實在是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真弄不明白了,馮小剛你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假如你馮小剛在頒獎結果出來之前説這樣的話,那就是有先見之明,自然讓人佩服;可是,你是在頒獎之後説的這番話,那就是典型的“馬後炮”,只能是讓人反感。金馬獎只是一個電影評獎活動,與路線鬥爭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你説出這樣不靠譜的話來,除了顯示自己的無知,我不知道還會有什麼其他的作用呢?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中國有些導演一旦沒有在國際影展上獲獎,不是反思影片的不足,而是抱怨評委不公,真能讓人笑掉大牙。肚子疼埋怨灶王爺,只能使得中國電影和外國電影的差距越來越大。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找出自己影片的不足,學習人家的先進經驗,用最快的速度迎頭趕上。除此之外,沒有捷徑,別無他法。

  在我們國家衡量影片的好壞,往往是以票房作為標準。其實,這是大錯而特錯的思維方式。中國人口眾多,觀眾自然是多如牛毛。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賣了6.6億元根本就不足為奇。中國電影品質不高,在國際上沒有太大的影響,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過分地追求票房。這只能讓中國電影走向死衚同,從而離世界電影大獎越來越遠。中國電影必須放棄“向錢看”的觀念,為群眾多生産優質的精神食糧,自然就會離世界電影大獎越來越近了。對吧?(台灣網網友:畢文章)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