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音樂會歐洲一線樂團水準

時間:2015-10-21 10:54   來源:新京報

  接連四天演出,西德廣播交響樂團的“勃拉姆斯全集音樂會”表現滿足了人們的期待,不論是管樂各個聲部的音色、弦樂的張力還是聲音的融合程度,均是歐洲一線樂團應有的水準。

  西德廣播交響樂團有“誠意”

  從10月15日到18日,由西德廣播交響樂團在北京國際音樂節上連續四場音樂會上演的“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音樂會”,無論如何都會被載入中國音樂界的史冊。這是第一支來自海外的著名交響樂團在國內上演德奧主流作曲家的“全集音樂會”,這樣的演出形式在歐美並不新鮮,甚至對於我們的近鄰日本來説,也經常迎來世界著名樂團帶著“全集”造訪,然而在國內,這樣的演出還並不多見。甚至許多劇院也會因為擔心同一支樂團演出多場音樂會將要分散票房,從而對這樣的演出計劃敬而遠之。

  近幾年來,俄羅斯指揮家瓦萊裏捷傑耶夫經常率領他的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在北京奉獻類似的音樂會,在過去幾年裏帶來了柴可夫斯基與普羅科菲耶夫的全部交響曲。然而對於樂迷更為喜聞樂見的德奧作曲家來説,西德廣播交響樂團這次富有誠意的造訪成為了第一次。勃拉姆斯的音樂是最具德奧精髓的傑作,它正如萊比錫布商大廈裏懸挂的那句著名的標語那樣,“真正的愉悅是嚴肅的事”——欣賞勃拉姆斯的交響曲,無疑是嚴肅卻真正令人感到愉悅的體驗。

  西德廣播交響樂團的“誠意”從多個方面都可以體會得到,樂團音樂總監朱卡-佩卡薩拉斯特的親自率隊當然是其中之一,這位蜚聲國際的芬蘭指揮家雖然早在30年前就曾經與中央歌劇院合作過,但還從未率領自己的樂團來過中國。作為鋼琴獨奏的格哈德歐匹茲與小提琴獨奏的弗蘭克彼得齊莫爾曼都是全德國乃至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演奏大師,而徐惟聆與王健也是中國一線獨奏家中的佼佼者。

  另外,雖然勃拉姆斯其他膾炙人口的管弦樂作品,如他的兩首序曲、《海頓主題變奏曲》以及匈牙利舞曲等從這四場音樂會的曲目單上缺席,但樂團將“海頓變奏”中的兩個段落以及最著名的第一與第五號匈牙利舞曲作為了音樂會的返場,算是多少彌補了這個遺憾。

  樂團狀態自第二場起回暖

  作為德國廣播系統交響樂團中出類拔萃的勁旅,西德廣播交響樂團的表現滿足了人們的期待,不論是管樂各個聲部的音色、弦樂的張力還是聲音的融合程度,均是歐洲一線樂團應有的水準。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樂團的最佳狀態並沒有從第一場音樂會就開始展現,在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裏的表現甚至顯得迷茫,而這對於勃拉姆斯最為崇高、最富哲理的交響曲來説,無疑是災難性的。從第二場音樂會開始,樂團的狀態明顯回暖,在第三天與第四天的音樂會裏用十分出色的表現打消了因之前的音樂會所帶來的質疑。不過,對於一套完整的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來説,由於演奏狀態所導致的前後不統一本來就是十分令人遺憾的,不論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都是這次西德廣播交響樂團北京之行的不夠完美之處。

  芬蘭人薩拉斯特是一位樂感十分充沛的指揮家,這使得他詮釋勃拉姆斯更具抒情性質的第二與第三交響曲時表現得最出色,悲劇性質的第四交響曲也張力十足,但在面對情感極為克制的第一交響曲時顯得比較呆板。已經62歲高齡的德國鋼琴大師歐匹茲以驚人的體力彈奏了勃拉姆斯兩部堪稱鴻篇巨制的鋼琴協奏曲,像他這樣功力深厚、技巧出眾又深諳勃拉姆斯音樂意趣的鋼琴家在整個音樂界都已絕無僅有;小提琴家弗蘭克彼得齊莫爾曼是當今樂壇小提琴領域“一哥”,雖然據説他在音樂會前不久因臨時更換樂器而頗為緊張,但他的表現依然十分精彩,説是在北京有史以來演奏得最為精彩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亦不為過。

  在筆者看來,西德廣播交響樂團此次北京之行最大的價值,還在於令許多觀眾首次體會到了在短時間之內全身心浸淫在勃拉姆斯的音樂之中所帶來的享受。這四場音樂會場場爆滿,而在第四場音樂會的觀眾席裏身邊已都是熟悉的面孔,許多人都與筆者一樣,從第一場堅持到了最後一場。這也許將為許多國內的劇院打消在票房上的顧慮,未來我們可能將有機會看到更多的國際一流樂團帶來更多的“全集”。(徐堯 樂評人)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