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作品“走心”才能真與美

時間:2015-06-26 16:41   來源:光明日報

  風靡一時的金牌選秀節目《美國偶像》日前宣佈將在年底停播。《美國偶像》的模式一度引領了全球選秀節目的潮流,很多國家和地區紛紛效倣。然而,它到底還是擺脫不了停播的命運。有人説,在這樣的快餐化時代,獵奇是第一位的,當“奇”不再成為“奇”,自然就無法再吸引人的眼球,也就必然被淘汰。筆者認為,這話只對了一半。不論在怎樣的時代,也不論是怎樣的文藝形式,若要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響力,“眼球”不是第一位的,心才是最重要的——一定是要觸及人的內心,帶著溫度去激發人的真情實感和情懷,讓文藝消費建立在對真與美的追求之上,才會長盛不衰。

  打開電視,我們的選秀節目令人眼花繚亂,還有各類粗製濫造的“神劇”,都在為提高收視率“爭分奪秒”。走進我們的影院,時常能聽到這樣的抱怨,影片有思想也有內涵,但上座率不行,沒市場。文藝消費的市場與導向,固然需要長期的引導和培育,但若要讓老百姓的文藝消費回歸真與美,首先就要求我們的藝術創作者真正“走心”,讓我們的文藝作品具有感染人的溫度,走進老百姓心裏。誰説有思想有內涵就沒人愛看?春晚小品《扶不扶》,在讓人捧腹的同時,深受心靈洗禮:扶和不扶之間,考驗的是一個社會的良知,讓觀眾在文藝消費的同時收穫真與美、誠與善的感動,這就是一種“走心”。

  作為文藝作品的創作者,藝術家要貼近時代、走進大眾、融入生活。作為文藝消費的主體,老百姓能夠在一個又一個“走心”的文藝作品中,感受到普通人對真善美的體會和認知,獲得心靈的昇華,就是對藝術家的最大肯定。近日上映的電影《因為谷桂花》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影片講述了童月月和馬建成這對小夫妻在一起車禍中撞上了來城市打工的婦女谷桂花,因為對法律制裁的懼怕,二人選擇否認,堅稱是出於好意才將谷桂花送往醫院救治,因此馬建成誤被媒體當作見義勇為的“英雄”。最終,因為經不起道德和良心的拷問,童月月選擇向派出所自首。小人物、小故事,但卻穿透人心、拷問靈魂。小人物中濃縮的大情懷,包含了自我救贖、自我完善、自我昇華等深刻問題,讓觀眾看後深有感觸。當下,現實題材的國産影視作品很多,但大部分是模式化、概念化甚至遊戲化的商業産物。一些作品雖然有高票房,但卻沒有深刻思想內涵。相比之下,諸如《因為谷桂花》這類的作品,用深沉的筆墨描寫了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在主人公內心的糾結、痛苦之後,最終人性的善良戰勝了一切,體現了中國人善良、真誠的精神,就是帶著溫度走心,讓文藝消費回歸真與美的過程。

  走心,才能讓我們的文藝消費回歸真與美,才能讓我們在這個喧囂的時代,少些嘩眾取寵的浮躁,多些有分量的思考以及對真與美的共鳴。願“走心”的作品越來越多!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