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戰狼》引發的思考:中國大片初長成

時間:2015-04-24 09:15   來源:光明日報

  近日,由吳京自編自導自演的主旋律電影《戰狼》,以10天超過4.5億元的票房佳績與同期進口大片《王牌特工》不相上下。該片在上映之前,並不被業界看好,不少人想當然地認為主流作品難以贏得青少年觀眾,甚至有院線經理建議片子去軍事化、去政治化,他們擔心“主旋律”的標簽會讓年輕的電影觀眾産生逆反心理。但結果是,這部導演堅持不刪改的主流影片在年輕觀眾中受到超乎想像的歡迎,不僅票房大賣,也收穫了不錯的口碑,在豆瓣網和時光網上分別獲得了7.4分和7.1分的高分。

  《戰狼》大獲成功,其意義是多方面的。這不僅意味著國産主流電影在跟進口大片的正面對決中打了一場翻身仗,更昭示我們:拍攝好看的“大片”,絕非好萊塢的專屬,中國電影人也可以。同時,年輕的80後、90後、00後觀眾,這一次用行動為國産主旋律電影點讚,説明他們並非都生活在自我的小時代中,他們心中也有家國的大情懷。

  國産電影收復失地

  “好看!”“過癮!”這是很多觀眾看完《戰狼》的第一感受。直升機的轟鳴、裝甲車的呼嘯、特種兵的貼身肉搏……這不是好萊塢大片中的場面,而是國産電影《戰狼》中的鏡頭。《戰狼》用AK-47、M4、M16等好萊塢電影中最常見的“神器”,真槍實彈地打造出逼近真實的現場感,影片還曝光了梟龍軍用越野車、96A主戰坦克、86步兵戰車等各種我軍現役裝備,賺足了觀眾的眼球。

  《戰狼》塑造了好萊塢電影中常見的個人英雄,通過一個倔強的刺兒頭成長為拯救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英雄的故事,展現了中國軍人的英勇、頑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影片依靠對主流價值觀的深刻展現、真實可信的細節塑造、真摯親切的情感渲染,使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飽滿、人物性格真實、人物感情豐富,給觀眾帶來真實可信、耳目一新的觀影感受。

  毫無疑問,《戰狼》用票房和口碑,為主旋律電影進行了一次嚴肅地正名:主旋律電影一樣可以很好看。為了拍攝這部影片,吳京花了18個月的時間深入部隊採訪、體驗生活,先後14次修改劇本,而很多軍旅題材影視劇的主創,能花上一兩個月體驗軍旅生活,已經算是很敬業了。由此觀之,之前一些主旋律電影,之所以概念化、模式化、不好看,説明創作者用心不夠。

  其實,近些年主旋律電影一直在不斷尋求突破。《建國大業》將商業化的運作模式引入主旋律電影製作,創造了票房神話;《飛天》借助電影特技,製作700多個合成鏡頭,表現中國航太事業發展的瑰麗歷程,觀眾被影片震撼、感動,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黃克功案件》開創法庭片先河,體現”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精神內核。這些主旋律電影,或在創作或在行銷方面,都為主旋律電影的成長開拓了不小的空間。這一次,《戰狼》以硬朗的氣質橫空出世,彌補了國産電影在現實主義戰爭題材上的空白,標誌著國産主旋律電影在類型化的探索中取得了新突破,意味著國産電影在抵抗好萊塢大片的侵襲中開始收復失地。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