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在做産業裏有必要的異數

時間:2015-04-09 10:23   來源:新京報

  《戰狼》的票房再次推翻了以往對觀眾的認知,那種流行但陳舊的認知實際是對觀眾的輕視,也就是觀眾口味是能被預判和計算的,但事實是觀眾不是數據,不是靠樣本和靠所謂大數據就能分析出來的。

  吳京出品、導演、主演的《戰狼》讓所有人都傻眼了。它顯然不是現在流行的青春懷舊題材,也不是冷萌自黑的路數,它既不是針對現在據説佔主流觀眾的女性,也不是90後熱愛的題材,而且它也沒有現在業內所推崇的IP,但就是這樣一部被媒體稱為“農業重金屬”殺馬特風格的電影,在票房上打敗了同期的《我們結婚吧》(它有高圓圓等更重量級的明星,有同名電視劇的IP),現在票房已經坐四(億)望五,讓一票分析家瞠目結舌。

  現在的分析大概有這麼幾類,一是説它實際上定位特別清晰,它早就和鐵血網等代表軍迷的網站打得火熱,這是一個非常精準的垂直細分類型,潛力巨大。第二個説的是行銷層面,吳京之前在電視上對於一個歌唱組合EXO有不太恭敬的評價,然後成了超齣電影範疇的話題人物,從而帶動了這部由他主導的影片的熱度,這其中有百度指數等精確數據為證。當然還有一個萬金油似的論據,吳京的努力,他花了七年才將影片搬上銀幕,宣傳期間更是加班加碼,原本宣傳方只安排了8個城市的宣傳,但吳京自己加到了24個,“每天只睡三個小時”,一直在路上。

  都很有道理,但有點太從技術層面來聊了,我想更大的道理在於它再次推翻了以往對觀眾的認知,那種流行但陳舊的認知實際是對觀眾的輕視,也就是觀眾口味是能被預判和計算的,但事實是觀眾不是數據,不是靠樣本和靠所謂大數據就能分析出來的。

  先不論好壞,觀眾的口味遠比産業界人士(在電影公映之前,很多資深業內人士都看不出這部電影的好來)更豐富與多元,它需要更精細的發掘與培養。另外,即使是同一批觀眾,他(她)的口味也是有著變化的,這一段時間他熱愛青春片,但並不代表他將來不會喜歡功夫片。而且觀眾的需求也許是不自知的,他未必會表達,還是要用到福特公司創始人的那個老梗來説明:如果你問馬車時代人的願望,他會説我想要一輛更快的馬車。他並不知道後來會有汽車這玩意兒,也就是説受眾的需求是需要被激發,甚至是創造出來的。

  《戰狼》充分説明瞭這一點,它的火熱完全在現有電影成功學的法則之外,它最大的好處就是證明了成功學也有失效的那一天。

  它對電影界有益的啟示可能有那麼幾點,一是類型的有效性,每個類型都是經過上千年驗證的,因為類型故事並不只是電影的專屬,從口頭文學、小説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類型源遠流長的傳統,每個類型的消費者群落都是巨大的,雖然在輿論上這些類型也許有此消彼長的態勢,但深耕每一個類型,都有著美好的前景,不必要聽風就是雨。

  第二個啟示是逆勢而為的合理性:因為當某個東西流行時,實際也是觀眾審美疲勞的開始,你如果只是想跟風,也許你就很快成為被拍倒在沙灘上的尊貴“前浪”,而之前被冷落的類型,它的觀影需求正在被蓄積等待被點燃。

  第三點啟示來源於吳京,他只有拍一個他自己喜歡感動的東西,才有打動別人的可能,每個類型當然有它的法則,但真正讓它活起來的是主創灌注在其中的精氣神,這一點精氣神是讓它超出別人的關鍵元素。

  説實話,《戰狼》從劇情來説非常幼稚,所謂“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種大而無當的雞血也讓有些人難以下咽,但從産業來説,有這種異數是必要的,它既在豐富目前中國這個熱鬧卻顯單薄的生態,同時也證明你不在這個潮流中也能成功,甚至可能創造潮流,這種反向的勵志故事讓人興奮。(梅雪風 媒體人)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