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兄弟》首日票房7900萬,《寶貝,對不起》首日票房160萬,兩部率先在賀歲檔上映的綜藝大電影,所取得的成績懸殊之大有點兒出人意料。截至週日(2月1日),《兄弟》票房已高達2.27億,《寶貝》則仍在百萬級別徘徊。
有一點需要説明的是,《寶貝》的出品方雖然有湖南廣電的名字,走的也是明星親子路線,但與湖南衛視那檔主打的《爸爸去哪兒2》並無關聯。簡單地説吧,《寶貝》其實是湖南廣電的一次自我跟風,試圖以兩部題材內容相近的電影,搶佔春節檔這塊肥肉。
真正有實力與《兄弟》正面PK的是《爸爸》,但眼下《兄弟》勢頭這麼猛,恐怕《爸爸》上陣也沒法壓倒《兄弟》。去年第一部《爸爸》豪取7億的盛況已不大可能再現,原因是大年初一有約10部電影擠佔市場,去年春節檔只能二選一的利好沒了;再者,第二季《爸爸》的影響力本身也在下降,自然也會影響到大電影的票房。
《兄弟》的票房好,源自它的新鮮,是首次現身於熒屏的節目新類型;源自它的全明星陣容,且是活躍于演藝、綜藝第一線的明星;也源自它的話題性,成員之一陳赫離婚事件,成為社交媒體有史以來被評論最多的明星八卦,這自然會有助於票房的激增。
《寶貝》的被冷落恰能驗證《兄弟》的成功,節目類型不新鮮,明星都是過氣的,也沒什麼話題性助熱影片。在目前中國電影這個殘酷的市場上,《寶貝》缺乏商業上的計算,落敗是難免的。
但有一點《寶貝》可以找回點平衡,就是和《兄弟》一樣,這兩部電影的口碑都不好。國産電影普遍口碑差,綜藝大電影更差。既然觀眾明知道綜藝大電影不好看,為何遇到《兄弟》這樣的影片還是抑制不住想要掏錢包的熱情?這要拜綜藝節目本身的“洗腦”功夫所賜,大家都知道白開水比可樂健康,不也是有很多人喝可樂上癮嗎?
綜藝節目的終極目的是創造收視率,吸引眼球後獲得最大化的商業利益,因此每一檔大投入的綜藝節目在製作與播出前後,都會有精密的商業計算,這考驗的是製作播出機構的商業頭腦以及出色的宣傳推廣能力。當《兄弟》昂首于綜藝節目的時候,很多其他綜藝節目因此便處於無人喝彩的境地。
大電影收穫的是《兄弟》走紅效應帶來的溢出利益,也就是説,觀眾買票進影院消費的還是電視綜藝本身,並沒有把它當電影看,口碑什麼的自然也不會被列入考慮因素。從長遠看,綜藝大電影熱會逐漸從銀幕消退,因為它根本不是電影,沒任何銀幕之外的外延價值,只有眼前的新鮮,映後即速朽。這麼説,不知道那些目前正在狠狠批評《兄弟》的電影從業者,心裏會不會好受些。(星河)
□微評
@娛公子:有位圈內人給我爆料,知道華誼為什麼現在不跟陳赫解約嗎?因為《奔跑吧!兄弟》大電影才剛上映,華誼出於票房考慮,不希望此時解約丟失掉陳赫鐵桿粉絲這部分票房,所以暫時不提陳赫解約一事,但華誼高層已經統一意見,解約陳赫是早晚的事!
@作者福小福:昨天去看電影《奔跑吧!兄弟》,場內座無虛席。年紀最大的是一位六七十歲老奶奶,女兒陪著;最小的五六歲孩子,父母抱著,一直問:“鄧超呢?”電影中滿場笑聲,這就夠了。有人説絕不去影院看低級綜藝,但何時快樂也有高下之分了?
@劍魄焚寂:走進電影院感受了這部電影,很爆笑,也很感人,有點出乎意料,儘管片長有點短,我還是很喜歡。暖暖的大黑牛晨媽媽,賤萌的豬赤赤等……感謝你們,奔跑吧兄弟!
@YixiangNotREAL:我都不敢相信這樣子的東西居然能夠被稱作電影。説好笑程度吧,連平時電視節目都趕不上。既然都要騙錢,至少有點良心吧。整個情節乾癟到不行,前面就為了分房間、分兩隊相互推,後面全部在臥底遊戲中度過,還玩煽情。最後大家都玩不下去了,開始相互“舉報、自殺”,讓李晨當臥底更是……堪稱看完後悔代表作。
@BaekHCYhyun:還好吧。其實,跟電視沒什麼區別,如果和我一樣沒看太多節目,還不如好好看一期電視版。
@撲弦清唱一首歌:雖然很喜歡《奔跑吧!兄弟》,也非常喜歡兄弟7人,也著實很期待電影版,但是越是如此越是不得不説,《奔跑吧!兄弟》大電影毫無誠意,還不如普通的一期節目內容豐富精彩。看完了給人感覺就是湊數撈錢,一點電影人的道德都沒了,能不能不要把觀眾的感情如此糟蹋?還好,鄧超沒去。
@實話小達君:如果是花錢去看《奔跑吧!兄弟》大電影,回家一定會跪搓衣板。
@鄒鄒有理:《奔跑吧!兄弟》大電影首周3天吸引700萬人次觀影,報收票房2.27億人民幣,可網路上一片漫罵批判。罵或讚都是支援,電影的目的不是豎牌坊而是賺銀子。罵得越兇的人肯定看得越仔細,剩下的人還納悶,難道真這麼差勁?不行,我去電影院看看再説。看了之後果然上當也加入罵戰,接著再有人繼續模倣……
@小妞美楊楊:就是新錄了一期,然後搬去電影院上映了,而且跟宣傳的嚴重不符,叢林戲一點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