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涵養動漫産業

時間:2014-11-17 09: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漫畫

  既要從整體佈局中認識到産業鏈每一環的作用,也要跳出産業,看到用文化培育産品的基礎性意義,將文化作為産業發展的環境和前提予以理解和尊重

  世紀之交的英、韓、日諸國,為了應對美國文化工業的衝擊和國內經濟的疲軟,相繼將文化創意産業列為國家發展的戰略重點,動漫是其中的核心項目。由此施行的一系列戰略支援和政策傾斜,極大地推動了這些國家動漫産業的迅猛發展,使其在世界範圍內佔據領先地位。作為後起之秀,中國動漫産業在結合本國國情和市場環境積極探索的過程中,一直未中斷對國際經驗的借鑒。但在究竟該借鑒什麼和如何借鑒的問題上,我認為還有需要商榷之處,“借鑒”中存在的一些偏差正在制約中國動漫的發展。

  如何借鑒,取決於如何理解。目前國內對“國際經驗”的理解,受制于單一的經濟標準,把焦點單純集中在市場效益上。比如,我們看到的日本動漫産業由三大領域構成——漫畫、動畫和遊戲,在銷售額上,遊戲遙遙領先,數倍于漫畫和動畫;而動畫因為有動畫形象衍生品的鉅額收入,也能扳回相當多的份額;最不突出的就是漫畫了,如果只看銷售額的話,漫畫只會被看作是動漫産業大家庭中的老人,既缺乏技術性,效益又不高。日本遊戲、動畫、衍生品開發等方面的經驗,順理成章地成了中國動漫企業的主要學習對象,並影響了國産動漫的業務佈局,有些企業已將動漫服務業而非動畫作為重點開發的業務領域。換言之,我們引入的實際上只是日本動漫産業中最賺錢的部分。企業以效益為重自然無可厚非,但從産業整體佈局來看,産業鏈的任何一環都不能孤立對待,它們作用的發揮常常與整個産業鏈的運作以及市場狀況密切相關。簡單的“趨利避害”以及由此而來的橫向移植,實際上忽視了國際動漫産業得以高速運轉的內在邏輯,尤其是文化邏輯。

  還是以日本為例,在日本每年的出版物中,漫畫雜誌與漫畫圖書的發行量非常巨大。從書店到便利店,從鐵路到地攤,毫不誇張地説,漫畫已經成了日本的全民讀物。對漫畫的普遍閱讀,深刻地影響了日本人的審美習慣。日本動畫採用的“有限動畫技術”,一種將關鍵性的動作和語言簡潔連綴的表意方式,正是脫胎于漫畫形式。反過來,這種動畫形式又帶來輕小説的誕生和走紅——只有受過漫畫訓練的讀者才能從輕小説中“還原”人物和場景。漫畫、動畫、輕小説,産業鏈的上下游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而三者一起發力,全方位施加影響,又讓動畫形象深入人心,讓與動畫形象相關的衍生品熱銷。可以説,日本動漫的繁榮,正得益於漫畫文化最初的涵養,得益於這種成熟的受眾市場的培育。如果只是以經濟效益為指標,漫畫在日本動漫産業和日本文化中的巨大作用就被嚴重遮蔽了。

  文化産業區別於其他産業之處,就在於它出售的並非是一般性的商品,而是蘊含在商品形式之下的思維、情感、觀念和記憶,是對文化積澱的創意性開發和轉化。只有契合受眾的文化積澱,才能實現産品與市場的有效對接。

  其實,我們的動畫歷史上不乏成功的先例。上海美影廠時期的美術片,之所以能成就中國動畫的一個“黃金時代”,影響了幾代人,甚至到今天看來都不覺得粗糙,就是因為創作過程中吸收了多個藝術門類的資源,是民族文化積澱的“整合之作”。包括《神筆馬良》在內的一批動畫原創故事,出自洪汛濤、包蕾、金近、嵇鴻等兒童文學家的手筆,僅一部《大鬧天宮》,就雲集了中國動畫創始人萬氏兄弟、漫畫家張光宇兄弟、配音大師邱岳峰以及上海樂團的藝術家等各個藝術門類的人才。故事腳本、人物形象、布景道具、配音、音樂等,這些元素都深深嵌入了中國人的思維、情感、觀念和記憶,所以才能吸引和感染觀眾,與此同時,培養動畫接受的土壤。

  既要從整體佈局中認識到産業鏈每一環的作用,也要跳出産業,看到用文化培育産品的基礎性意義,這對於我們的文化産業來説是一個重要提醒。當越來越多的電視臺、電影廠和動漫企業都能做動畫的時候,創作隊伍的知識背景和文化訓練不應該越來越窄化;對一些直奔經濟效益而去的發展路徑,應該冷靜反思。文化不僅僅是産業化經營的産物,它同樣應作為産業發展的環境和前提予以理解和尊重。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