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季《中國好歌曲》正式啟動,去年的四位導師無一例外地保留下來,比起《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各種“新”面孔,無疑失去了成為新聞頭條的機會。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也反映了《中國好歌曲》不改初衷的自信。
作為這個節目的發起人以及事實上的音樂總監,劉歡在《中國好歌曲》表現出來的專業素養,不僅成為了整個節目的品質保障,甚至也為《中國好歌曲》樹立了鮮明的品牌形象。其他節目的導師多數是在扮演一個角色,不具備不可替代性。
劉歡把《中國好歌曲》當成了自己的舞臺,這似乎也是音樂導師和音樂選秀節目的博弈戰中,鮮見的前者佔主導的案例。雖然因為同屬一個製作方,《中國好歌曲》更接近音樂本質。
而劉歡的存在,甚至還讓《中國好歌曲》有了“中國好音樂課”這樣的副標題。
音樂的導向最終決定了節目的導向。同樣是話題性,當其他的音樂選秀節目往往集中在黑幕、炒作這些層面上時,《中國好歌曲》所帶來的卻是類似《卷珠簾》的編曲探討。而像謝帝之於方言説唱,張嶺之於布魯斯音樂,趙雷、趙照和莫西子詩之於民謠音樂的話題延伸,同樣在更大限度上,呈現出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發展更立體的版圖。
至於《中國好歌曲》輕人重歌的選秀模式,更是把這些年音樂選秀節目最大的弊端——翻唱氾濫,以實際行動做出了一種方向性的修正,讓更多的原創作品有了出頭的機會。
從第一季《中國好歌曲》涌現出的風格迥異的作品來看,中國不是沒有好的原創音樂,只是選秀市場還不夠發達,模式太單一,方向就是“好歌曲”好到“好聲音”愛唱的良性迴圈中。與此同時,去年《中國好歌曲》甚至比同期《我是歌手2》還高的收視率,更説明在有選擇的情況下,觀眾也是有追求的,只不過以往同質化的音樂選秀節目,沒有給這部分觀眾機會而已。底線的刻度,有時候並不在於觀眾,更多在於製作方。
至於去年《中國好歌曲》節目,因為選手一首歌唱到底而帶來的爭議,只要規定每個選手要有做專輯的思路就可以矯正。不換導師,節目微調,大方向依然還是選好歌曲,這種以不變應萬變之策,或許讓節目缺少了花絮、話題的炒作可能,但穩定的品牌風格,卻又讓《中國好歌曲》有了長期操作的可能性。(愛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