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從足尖上看世界

時間:2014-06-16 16:21   來源:人民日報

  足球是聯結中國與世界的一條紐帶。歷經十屆世界盃洗禮的中國人,睜眼看世界的同時,也成為他人眼中的風景

  世界盃來了,一場場比賽,給這個夏天注入無數激情和想像。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衛冕冠軍西班牙隊竟以1:5的懸殊比分敗給荷蘭隊。如此低迷的狀態,或許和溫度有關:他們位於巴西南部的訓練基地庫裏蒂巴,氣溫只有10攝氏度,而比賽地薩爾瓦多臨近赤道,氣溫超過30攝氏度。南半球迥異的冬季,讓人想起一個問題:北京夏至時,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是什麼季節?

  這個今天小學生都答得出的常識,曾在1978年高考中難倒了幾百萬考生。一位後來成為人民日報記者的考生拿到了這寶貴的15分,因為他在那年觀看了阿根廷世界盃決賽,肯佩斯穿著長袖,戴著手套,呵著白氣在決賽中獨中兩元,幫助阿根廷收穫了首座大力神盃——1978年,不少中國人在第一次感知世界盃的同時,也知道了一個常識:南北半球的季節是相反的。

  的確,世界盃是球迷的節日,人們為內馬爾等球星橫空出世感到興奮,為一些強隊江河日下嘆息不已,盡情揮灑著情感。但如同前述的故事,回首過去30多年,對改革開放的中國來説,世界盃承載的意義,絕不僅僅是球賽而已。

  1978年走進中國人視野的世界盃,不僅是球迷的福音,更為開啟新紀元的中國打開了一扇窗。漫天飛舞紙條的阿根廷,和平鴿綻放的西班牙,墨西哥舞動“人浪”的激情,義大利之夏的浪漫……封閉已久的中國人,通過世界盃近距離看到外部世界的精彩,感受到多元文明的魅力。

  人是最醒目的文化使者。“無冕之王”克魯伊夫,“煙斗教練”貝阿爾佐特,“球王”馬拉多納,“金色轟炸機”克林斯曼,“盤球大師”齊達內……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不僅拉近了球迷之間的距離,更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對國人來説,認識生活在別處的人們,感受另一片天空下的文化,不只是通過五光十色的商品,也可以通過賽場上身披五彩戰袍的球員、搖旗吶喊的各色球迷,他們的腳法戰術、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人生軌跡,何嘗不是極為動人的風景?

  從足尖上看世界,國人認識到了與外部世界的差距。最初,比賽實況從香港轉錄再運回北京,一向以滔滔不絕著稱的內地解説員,竟然幾分鐘都一言不發,因為他連雙方球員都認不全。然而,開放的窗口,帶來了壓力,更帶來了動力。

  30多年來,中國足球一路走來,從“黑色三分鐘”到兵敗伊爾比德,從職業化改革到韓日世界盃的希望與失望,改革的進程、市場化的浪潮,同樣激蕩著足球世界。儘管這一過程泥沙俱下,儘管國人的世界盃心結依然未解,但在時代的綠茵場上,中國足球一次次射向世界之門。

  從這個意義上説,足球是聯結中國與世界的一條紐帶。如今,即便世界盃沒有中國隊的身影,賽場內外依舊有數不清的中國元素。以巴西世界盃為例,隊員身上的球衣,球場疾馳的皮球,球迷手中的玩偶,凸顯出中國製造的廣泛影響;球場工地的大型起重機,媒體中心的光伏充電站,運送觀眾的電力動車組,展現著中國創新的蓬勃朝氣……中國隊缺席了,但走向世界的中國時刻在場。

  哪怕是看球本身,也有著不同的情景:衛星直播早已取代錄播回放,網路觀賽,微博刷屏,甚至親赴現場都已是尋常。從足尖上看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巨大變化令人感慨。從1978到2014,歷經十屆世界盃洗禮的中國人,在睜眼看世界的同時,也不知不覺站上了世界舞臺,成為他人眼中的風景。這樣的故事和風景,還將延續,並且會更加精彩。(李強)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