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總會讓有夢想的人趕上

時間:2014-05-29 08:49   來源:京華時報

  女書,是世上唯一的女性專用文字,由女性創作,寫在手帕、細布、粗紙、絲綢或紙扇上,字形飄逸舒展,字音具樂感,在女性之間使用和傳承。有一年譚盾到臺灣演出後想逛逛夜臺北。友人給出兩個建議,一是去吃蛇,另一個是去誠品,譚盾選擇了後者。到了書店,譚盾隨手從架上抽出一本書,入鄉隨俗躺下來就看,瞬間被書中所寫女書吸引。第二天他就買了機票直奔女書發源地——家鄉湖南。5年後,微電影交響音樂史詩《女書》誕生。這就是傳説中的緣分,上帝要通過你表達的東西,總有他的渠道交給你,用一種非常偶然的小概率方式。

  從《地圖》到《女書》,還有下一站“敦煌”,譚盾貴為奧斯卡、格萊美大獎得主,也是一個有文化使命感的人,他希望自己能像巴托克弘揚匈牙利民族音樂一樣,把中國的傳統音樂帶到全世界,所以他責無旁貸地把音樂非遺工程攬到肩上。在湖南大山裏,他找到13位懂女書的老人,等做完交響樂微電影,還剩下7位。時不我待,譚盾的夢想是為女書村鑄一座聲音的紀念碑。

  譚盾説,在舊時光滯留的美麗的女書村,女人們吃很多苦,流很多淚,但她們看起來快樂而溫暖。在女書村歷經了前後大約5年的採訪生活,他找到了女書村的女人們快樂浪漫的答案,因為她們活在夢裏,通過女書締造了一個理想王國,譚盾就是一個從來不棄夢想的人。

  從國家大劇院到上海藝術節,再到深圳大劇院,譚盾的《女書》把費城管弦樂團在中國盤活。1973年隨尼克松訪華的這支世界著名樂團命運頗具傳奇,此次團裏8名演奏家是當年首次訪華的元老,堪稱一段音樂佳話。譚盾在廣播裏聽過費城首次訪華的音樂會,如沐殿堂。他第一次指揮費城的時候,感慨得幾乎舉不起指揮棒。這種機緣,像童話那麼美。

  譚盾寫過一篇關於李安的文字,提到“90年代初,我們一撥人集合在紐約。紐約很神奇,它像是一個夢想者的天堂,一個實驗藝術者的樂園。在那兒,你能見到來自全世界的‘神經病’,很年輕,又很艱苦,比如説陳逸飛剛開始在洗汽車,李安帶孩子做保姆,我在地鐵里拉小提琴,馮小剛在拍《北京人在紐約》,張藝謀常來紐約,一次叫兩碗蕎麥麵吃。”那個畫面,真像《波希米亞人》再現。歷史上可遇不可求的黃金歲月,總會讓有夢想的人趕上,一起做夢,一起交響,這才有了後來的《臥虎藏龍》《英雄》《夜宴》中浪漫的電影音樂。

  如果你還年輕,你還想做藝術家,你就要把自己當成一個藝術家——這是在紐約街頭做過流浪阿炳的譚盾給年輕人的忠告。他的微博微信上,互動的都是年輕人。這個用音樂的方式搶救中國非遺文化的人,這個被東西文化灌溉的人,更相信得年輕者得天下。年輕和古老,東方和西方,從來都不是悖論,所以女書與交響可以水乳交融。(黃嘯)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