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産業迎來政策漸松的利好時機

時間:2013-07-18 09:10   來源:中國網

  7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發佈,其中廣電總局職能轉變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取消一般題材電影劇本審查,實行梗概公示。與此相應,電影局也改變職責,在電影審查方面,只負責組織對電影內容進行審查。這次重新明確取消對一般題材電影劇本的審查,實行梗概公示,將為電影的發展提供更寬鬆的政策環境,為中國電影産業的發展創造更利好的時機。

  雖然説此項規定的主要內容在2004年6月已經實施,當時規定,國家實行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和電影片審查制度,未經備案的電影劇本(梗概)不得拍攝,未經審查通過的電影片不得發行、放映、進口、出口。電影製片單位必須在拍攝前將電影劇本(梗概)送廣電總局或相應的實行屬地審查的省級廣電部門備案,並由屬地省級廣電部門抄報廣電總局。但是,此次的規定更明確,我們注意到,在2004年前,規定的是對劇本(梗概)進行“立項”,2004年規定的是“備案”,而這次除了重新明確取消審查,還強調實行“梗概公示”,在審查措施上,明顯是放鬆了。至於“一般性題材”是指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影片、重大文獻紀錄影片、中外合作攝製影片(即“非一般題材”)以外的影片。可見,按照現在的規定,絕大多數的影片的劇本,只需實行梗概公示就行了。這雖然説算不上大幅度的放寬檢查,但它表明電影審查政策在逐步放鬆,電影産業的發展正將迎來政策更寬鬆的好時機,這對於電影産業來講,是利好現象。

  中國電影産業發展快速,比如,2012年是中國電影産業化改革的第十年,這一年生産的各類電影已達893部,同比增長60%;電影總票房達170.73億元,同比增長30.18%,電影産業的快速發展推動改革深入。同時,2012年中美電影新政簽訂,中國引進的進口分賬大片增多,中國本土電影産業面臨著更激烈的競爭,這一年國産片票房82.73億元,佔總票房的48.46%,是近十年來國産片票房首次低於進口片票房,這從客觀上也要求中國電影業必須加速推進改革。眼下,一方面中國電影産業方興未艾,短短十年增長了18.5倍,創下歷史新高,中國電影總票房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另一方面,中國電影業積累多年的種種矛盾也明顯暴露,特別是票房連年攀升的現實與電影審查機制的矛盾越發凸顯,這也要求管理機制和審查制度必須進行改革。

  所以,此次明確取消對一般題材電影劇本的審查,只要求實行劇本梗概公示,這是積極改革審查制度的標誌,或許此後改革的步伐還會加快,政策環境將更寬鬆,中國電影業將迎來更利好的時機。

  當前,在沒有實行電影分級制的情況下,對電影進行審查是必要的,如果沒有審查,電影劇本和電影拍攝必然會良莠不齊,甚至有可能爛片堆積、俗片氾濫;而如果審查機制過於嚴苛,電影劇作者和電影導演們在創作或拍攝時就需顧及太多忌諱和禁區,這對於劇作者的創新創作和導演的自由發揮會起造阻礙作用,不利於電影藝術的創新與發展,也不利於電影産業的健康發展。

  取消一般題材電影劇本審查,實現梗概公示,這雖然離較全面放開電影檢查還有較大距離,但已經走出了可喜的一步,這對於電影編劇和導演們是一大利好消息,將劇本梗概公示,省了立項、備案等的麻煩事,能更輕鬆地進入拍攝階段,能在開始創作電影時和籌劃導演工作時更自由發揮,更具創新性,最起碼,電影生産能更“寬進”了。當然,有評論認為,這個檢查的“口子”開得還不夠大,最好能在“寬進”的基礎上,也儘早能“寬出”,即能在電影內容上,在電影技術上等,也適當放寬審查,讓電影拍攝出來後能更寬鬆地“過關”,這樣,中國電影産業的發展才能激發出更大的活力。

  此前,也不乏劇本審查通過而內容審查未能過關的例子,如陳凱歌的《風 月》、姜文的《鬼子來了》、寧浩的《無人區》等,當影片都拍攝出來後沒能通過審查,無法公映。所以,許多業內人士呼籲,希望取消一般題材電影劇本的審查只是改革審查制度的起步,後面的改革步伐將走得更快,電影業的政策環境將越來越寬鬆,電影創作與拍攝將越來越能夠自由地表達創新意向。

  中國電影産業走過了風風雨雨,一路走來,遇到不少的坎坷;也一次次沐浴著春風,中國的改革進程在推進,簡政放權是大趨勢,雖然電影審查的機制不會取消,但檢查的尺度明顯在逐年放寬,這正意味著我們正在迎來更寬鬆的政策環境,正在迎接電影業發展的利好時機,中國電影業充滿希望。(文城)

編輯:顧文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