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正在公映的國産電影《白鹿原》早已經超越了一本經典小説,一部毀譽參半的電影。
倘若可以擬人,《白鹿原》就是口占世事的冷先生,冷眼看著一個所謂電影圈的人心百態,光怪陸離。“白鹿原”何以拍成電影《白鹿原》,才是戲眼。而最驚心動魄的故事在銀幕之外,潛伏在慾望之中,牽動著這個圈子本已非常敏感脆弱的神經。
一切都要從電影公映日突然延期説起。原定13日突然被宣佈延期,日期待定,坊間就流傳因為有關部門對該片宣傳定位不滿,認為過度渲染“情色”話題,尤其是某日公然將田小娥與鹿子霖“不倫戀”的劇照挂上各大門戶網站的重要位置。而片方給出的理由是“技術問題”,字幕彗尾出現錯誤;14日傍晚突然確定第二天公映,又上演了人肉版的“生死速遞”。微博上有人質疑炒作,引起宣傳方陳礪志的憤慨反彈,一篇長微博直斥造謠人的陰謀論……這還沒有完,導演何平在微博上苦口婆心將一些本該職業化的“基本常識”,比如電影品質的評價標準從來都應該是公映版,而不是傳説中220分鐘的未刪減版。這也還沒有完……寫出《霸王別姬》《活著》甚至助王全安擒獎的《圖雅的婚事》的著名編劇蘆葦,在電影公映後的第三天突然發言,這才猶如扔了枚深海核彈,震驚四座——他不但從事實上指責王全安“掉包”劇本,在道義上虛偽狡猾,而且還從藝術成就上認為導演不配拍這部作品,電影與原著精神相去甚遠……這也沒有完,片方忍過兩天之後,拋出蘆葦親筆簽名的協議書,內容是自願做劇本第二作者……
真的還沒有完,片方有人出頭諷刺蘆葦想出名,走向藝術的瘋癲;蘆葦決定將第七版劇本出版;高群書、寧財神、全勇先、賈樟柯等人也紛紛發聲……最終有人看到了蘆葦的第二版和王全安導演的工作臺本,將這場戰爭直接定位為兩個劇本、兩個編劇之間赤裸裸的對決。
《白鹿原》一役幾乎稱得上曠日持久。其實在某種程度上,這是該片之幸,也是國産電影和這個行業之幸。因為終於有一個機會,我們可以把那些光鮮浮華下的遊戲規則拿到臺面上講,國産電影的各種弊端:分工不明,專業程度不夠;拼情面拼人脈拼後臺;宣傳行銷偏低俗鬥心眼;同行分裂抱團各靠碼頭,等等。這一次暴露得不敢説十分,也有六七分。原來我們一直不在拍電影,而是在玩電影,投機者佔據多數操盤臺,成王敗寇成為主流的價值標準。
《白鹿原》上演變過的大戲在這裡還在演,不得不讓人感嘆人性的遺傳性有多麼穩定。希望還是有的,總有人要吃飯,所以要去割麥,一定就有麥客。在這裡,倒是可以引用王全安自己説的話,應該把電影還原成一門靠譜的手藝人。如果他和他們都能純粹如此,便是晴天了。(錢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