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倣辦不出世界名賽事

時間:2012-09-13 10:00   來源:工人日報

  本週,歷時16天,行程4210公里的環中國自行車賽鳴槍啟程。同時,另一項即將開始的自行車國際公路賽——環京賽,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還有……

  最近幾年,隨著中國一些城市的高速發展,不少地方都希望通過舉辦國際賽事,對外宣傳推廣自己的城市或地區形象。其中,自行車賽因為行程長、場景變換多,受到了不少人的偏愛:環青海湖、環海南島、環南中國海、環崇明島、環太湖……加上前面提到的環中國、環北京,目前在中國舉行的各種“環”的國際自行車賽,達到了10余個。這種情況,不由得讓我們聯想到過去一段時間的馬拉松熱。

  馬拉松的比賽線路長,電視轉播時間久,城市面貌展示充分,在過去的10多年裏,中國各地掀起了一股至今仍在持續的“國際馬拉松”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各地舉辦的“國際馬拉松”賽,約30余個,除了北京、大連、廈門這些規模和知名度較高的幾項比賽外,很多新興城市也紛紛搞起了“國際馬拉松”。去年曾出差到某個海濱城市,在經過一個跨海大橋時,當地官員自豪地説,這個大橋長約42公里(馬拉松的比賽距離是42.195公里),我們準備搞一項跨海國際馬拉松賽事……

  以本人的見識,馬拉松、公路自行車賽事影響面是很大,但因為場地、參與人員規模龐大,組織工作的投入和賽事經費的花銷同樣也是巨大的。最主要的是,當各地都在搞同樣的賽事後,媒體和公眾的關注程度會大大減弱,同樣內容、形式賽事的過於頻繁,也很難吸引高水準選手的參與,從而造成花很多錢、費很大力氣,卻沒有引起多少反響的結果。

  我們知道,現在有些城市的政府,專門籌措一筆資金用來舉辦國際賽事,以凸顯自身國際化的形象。這有意無意造成一些地方盲目或者蜂擁開工一些賽事的局面,出現資金的浪費。比如某大城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國際體育賽事推廣公司。但是作為旁觀者,我們卻感覺這些“基金”有時花得很冤枉。比如,盲目承接國際賽事,甚至把別的國家的足球賽請到中國——國王盃。試想,請兩支外國俱樂部萬里迢迢到中國,爭奪一項其國內賽事錦標,如果人家不掙大錢,會來嗎?這樣的賽事除了瞬間的熱鬧,還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體育是文化的組成部分,體育比賽也是文化活動的一種形式。假如我們在規劃開展我們的體育賽事的時候,不考慮到本土文化的融合和傳播,而是一味地模倣和追求國際時尚,這些錢花得實在有點冤。更主要的是,模倣不會讓我們辦出世界著名的賽事。一段時間以來,NBA季前賽、各種網球公開賽,以及有名無實的各種“國際馬拉松”、“環自行車賽”在中國大有氾濫之勢,這既是一種缺乏創意甚至有模倣抄襲之嫌的表現,也是某些急功近利思想的反映。

  有人説,中國的製造業是靠模倣起步的。假如中國的文化發展也只是模倣的話,對於我們這個古老民族就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了。因為這會抹殺我們的創造力。

  我們深深知道,一個國家要想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國,在它的産品走向世界的同時,它的文化也要走出國門。最近,中央強調並鼓勵各級政府、企業和個人在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舉措,比如投入鉅資開辦孔子學院。但是我們在開展體育賽事上卻忽視了傳播中國文化的責任。

  時下,世界圍棋名人戰正在湖南常德舉行,在採訪這項賽事期間。我們感受到有些地方政府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意識。常德市委書記卿漸偉曾對記者表示:“圍棋藝術是中國文化的結晶。常德是一個中國文化積澱深厚的地方。舉辦國際性圍棋比賽,既可以宣傳常德,又可以讓圍棋在中國文化土壤的襯托中熠熠生輝,魅力無窮。以這種形式參與體育活動是常德的責任,也是我們選擇的方向。”

  除了圍棋,中華民族在體育上還有著很多值得驕傲的成就,比如博大精深的武術。但是,我們現在卻總是喜歡跟著外國人走,熱衷於模倣照搬外國的比賽項目。

  目前,國內舉辦的很多國際賽事都是由地方政府主導的。假如各地方政府在設計賽事方案時,更多地考慮到中國優秀文化的傳播弘揚,相信體育會在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中發揮出很大作用。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