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字幕莫“喧賓奪主”

時間:2012-07-05 09:54   來源:人民日報

  近期,連續兩部好萊塢大片《黑衣人3》和《馬達加斯加3》都因字幕翻譯過於“本土化”而引起爭議,有人對這種翻譯拍手稱讚,有人則表示反感。如果説《黑衣人3》中的“穿越”、“Hold不住”、“地溝油”、“瘦肉精”還會引起觀眾的“會心一笑”,那麼《馬達加斯加3》中的“像小瀋陽一樣”、“趙本山的飛機”、“麻辣鳳姐”、“星光大道”則明顯會讓觀眾産生“間離”效果,立馬從影片觀賞中游離出來。其實,這種使用時下流行語或網路用語的方式早在前幾年的《加菲貓2》、《阿童木》、《功夫熊貓2》上映時就曾使用過,翻譯中的“頂”、“粉絲”、“神馬都是浮雲”、“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説”等,都曾讓作為影院核心觀眾群體的青年觀眾倍感“親切”。

  我國曾經有過良好的譯製片傳統,在上世紀50至70年代把外國影片完全用中國口音、口型“譯製”過來,成就了一大批譯製片經典,如《葉塞尼亞》、《流浪者》。不過,這種對“電影聲音”帶有干預性的譯製方式多少破壞了電影原聲,而且與字幕電影相比,譯製片成本也高出許多。因此,今天的影院已很少能看到譯製電影,取而代之的是字幕電影,這被視作能較好地保持國外電影 “原汁原味”的觀影方式。

  如今,似乎是為了迎合年輕的觀影群體,對外國電影的字幕翻譯越發具有濃重的網路文化的色彩。這種字幕翻譯的風格,可以説是當前網路文化盛行的小小佐證,最早出自民間無償奉獻、自願參與的字幕翻譯小組的“手筆”,而後蔚然成風。這些翻譯有的一味追求“本土化”的“笑果”,而損害了觀眾對影片“原汁原味”的渴求,也讓影院裏的笑聲變得廉價。

  可以説,字幕翻譯的問題不在於是否使用這些“時令”語言,而在於能否用得恰到好處、用得與影片風格相協調。從這個角度上説,字幕“惹”起的塵埃要拂去不是太難,把握好翻譯尺度就好。而此番字幕紛爭透露出的另一個資訊,更引人關注:什麼時候人們對國産影片的呵護與喜愛也能達到這個程度?什麼時候國內電影人奮起直追,讓自己的電影也能擁有如此眾多的鐵桿擁躉?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