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體熱透網路 當代人戲謔調侃用古文

時間:2012-05-09 10:38   來源:北京晚報

  本宮無暇靜靜品讀《甄嬛傳》,聞聽此劇原是極好的,怎奈瑣事漸繁,僅浮光掠影看過一二段落,也不負此劇編創恩澤。説人話:我只看過半集。

  重播了好幾輪,喧囂了一個多月,《甄嬛傳》終於告一段落,除了捧紅了新一茬年輕演員外,《甄嬛傳》的語言方式也被觀眾和粉絲們效倣,在微博、部落格、短信中戲謔調侃,稱作“甄嬛體”。新浪網“鄭勇的微博”裏這樣寫道:“方才有人約我吃飯,想必是一個人吃飯沒勁,若能一起吃飯那必是極好的飯局,倒也不負恩澤。”下面評論欄裏馬上有網友評論道“鄭大人,民女給您續寫一下,‘説人話。’‘一個人吃飯沒勁,晚上一起吃飯’”;擁有數萬粉絲之眾的名博“醫生護士那些事”的微博裏也轉發了“永貝李的微博”:“甄嬛體之醫藥圈:公司的産品是極好的,學術推廣配上客勤關係,原是最好不過的了,雖説運氣欠佳,醫保未進,成全競爭産品進醫院,倒也不負恩澤。”説人話:“今年指標沒戲了。”前些天,筆者收到某作者的Email,發件人的名字填寫的竟然是“本宮……平身”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微博,讓人感嘆大家的娛樂天賦和語言可塑性的同時,也讓人感慨電視媒體的力量。

  實際在“甄嬛體”出現之前,“凡客體”的“我是……我也是……”和“淘寶體”的“親……”也風行了一段時間,《甄嬛傳》這部虛構的宮廷劇加入了大量古典文化元素,使“甄嬛體”更有演繹的空間和文字遊戲的意趣。

  據説,《甄嬛傳》原著作者、編劇流瀲紫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紅樓迷”,從小苦讀且精通《紅樓夢》的她深受曹雪芹寫作技法的影響。

  新浪網記者粱巍有文章評論,在《甄嬛傳》中,流瀲紫也效倣曹雪芹,將茶道、花藝、香料、飲食等中國傳統文化囊括其中。如楓露茶、骨髓湯、夕顏花、玫瑰露、茯苓霜這些在《紅樓夢》中所提及的經典名稱,都被用在了後宮小主們的身上,而歡宜香、舒痕膠以及後宮的各類珠寶玉器、首飾服飾等,也盡顯編劇深厚的文化底蘊。

  有不少觀眾在看了《甄嬛傳》之後覺得似曾相識,翻出了《紅樓夢》重新仔細研讀,找出了《甄嬛傳》和《紅樓夢》的相似之處。有觀眾發現,除了物品器具模倣了《紅樓夢》,就連人物性格也和《紅樓夢》極為相似。比如甄嬛身上有黛玉的才情和柔弱,後期卻有鳳姐的殺伐決斷,恩威並施的淩厲和決絕;眉莊有寶釵的端莊大方,李紈的溫婉守靜;安陵容看似如迎春般木訥,其實也有縝密心思,勃勃野心;淳兒則如同史湘雲一般爽朗可愛。

  《甄嬛傳》中涉及大量古典詩詞歌賦,也引發了觀眾重讀經典的熱潮。如劇中安陵容為雍正唱的一曲《越人歌》,是摘自《詩經》,曾在電影《夜宴》中為周迅所唱。《詩經國風鄭風》中的《女曰雞鳴》、《詩經大雅》中的《鳳凰于飛》、《詩經邶風》中的《擊鼓》、屈原的《九歌山鬼》、唐玄宗梅妃的《樓東賦》、李白的《長相思》、白居易的《長恨歌》、宋朝張玉娘的《蘭雪集》等,都是《甄嬛傳》中所提及的詩篇。 一部虛構的宮鬥劇,能夠引發觀眾對古典詩詞的興趣不失為一件好事,這讓我想起北京電視臺《養生堂》欄目的一位專家講的一個故事,此專家的孫子是迷戀周傑倫的90後,因為周傑倫的那首連説帶唱的《本草綱目》,這個90後的前衛青年竟開始翻看奶奶書架上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