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壓力叢生、情感快餐的時代,每個人心裏都或多或少埋藏著一些苦悶和憂傷。於是,一段舒緩的音樂,一本文筆優美的書,一次尋找自我的旅行……都成為自我療傷的辦法。這些方法都被稱為“治愈係”。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76.2%的人坦言自己壓力大,85.6%的人會選擇“治愈係”來化解壓力。(5月8日《中國青年報》)
近年來,“治愈係”已經從生僻晦澀的專業術語演變為風靡一時的大眾詞彙;媒體鋪天蓋地地報道,公眾樂此不疲地討論。“治愈係”切中時弊,為人們提供了壓力釋放的出口和情感慰藉的載體。“治愈係”的本義是對病體的治療,引申為精神上的慰藉、心理上的撫慰,後來逐漸融入到音樂、動漫、影視、文學領域,成為一種獨特的社會現象。節奏舒緩的治愈係音樂也好,情節清新的治愈係電影也罷,每一次“治愈”,都是一次壓力釋放,都是一次情感慰藉。作為人們面對社會壓力、尋找精神食糧的一種自發性行為,“治愈係”是一種積極的社會現象,具有正向的功能。
然而,“治愈係”也並非十全十美,它只不過是一種“次優選擇”。倘若一個群體中的個別人選擇“治愈係”,這樣的做法自然無可非議;但是,如果一個群體的大多數集體性“治愈係”,責任主體就不再是個人。“治愈係”大行其道的根源,在於社會互動的缺失,人們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進行“自我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