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發明各式“定律”的人辛苦了,但很抱歉,對於體育比賽來説,許多“定律”本身都是不可靠的。
比如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CBA總決賽,許多人包括媒體界的人士都搬出一些所謂“定律”來説事,比如“首次進入總決賽的球隊都不會奪冠”(除了CBA元年),再比如“0比2落後的球隊最終都不會奪冠”,諸如此類。但滑稽的是,這兩條“定律”相互間就是矛盾的。如果按照第一條“定律”,北京男籃不會奪冠,而按照第二條“定律”,廣東男籃也不會成功衛冕,這兩條“定律”顯然不能同時成立。
看來,體育比賽千變萬化,所謂“定律”多半是個大概率事件而已,並非鐵律,否則,體育比賽也就失去了自身的魅力(不可預知性從來都是體育比賽的魅力之一)。難怪,北京首鋼俱樂部總經理袁超在球隊以2比0領先廣東隊後説,誰相信(這種贏球定律)誰是傻子。
在昨天晚上北京隊拿到賽點後,北京奪冠的概率的確大大增加,但這個系列賽並沒有結束。在NBA聯賽中,以1比3落後最終翻盤的戰役比比皆是。事實上,如果站在中立的角度,人們也希望廣東隊能在後面的比賽中發起絕地反擊。許多人都説,這是史上最精彩、最激烈的總決賽,4比1不應該是它最終的比分。
回顧前四場比賽,如果説北京隊首場擊敗廣東隊讓人有些小小的意外的話,第二場廣東主場再敗則讓人大跌眼鏡。第一場比賽廣東隊輸球有許多客觀原因可找,比如因為京晉決戰延期而歇了12天,還有場上出現了許多判罰的爭議等,但第二場廣東隊則是敗給了自己,他們在場上出現了少見的著急和慌亂,全隊上下顯然仍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包括主教練李春江本人。而且,他們在場上還缺少像馬布裏這樣的精神領袖。直到第三場老將朱芳雨挺身而出,廣東隊才重新找回了過去的自己。但關鍵的第四場“天王山之戰”,廣東隊又陷入了各自為戰的局面,小布再次成為球隊的不確定因素,而北京隊在馬布裏的帶領下,則表現得更像一個整體。
對於總決賽這樣性質的系列賽來説,心態、士氣、精神領袖和板凳深度可能是影響比賽走勢最重要的幾個因素之一。今年的CBA總決賽有幸讓我們見識到了職業比賽中許多超越技戰術的要素,這是以往聯賽不能給予我們的感悟。
因此,不管“京罵”如何刺耳,“水瓶雨”如何扎眼,我們還是不得不説,CBA的確在成長,它今年已經17歲,按照咱們中國人的習慣,它很快就是一個“成年人”了。今年的準決賽和總決賽打得如此慘烈,場外因素出現得如此之多,不僅是對球迷的考驗,也是對管理者的考驗。我們現在或許不必著急下結論,球迷和管理者是否經受住了考驗,我更願意把這些看做是成長的煩惱,是CBA獨有的成年禮。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NBA也不是一夜之間變得如此魅力四射,它已經走過了63個春秋。即將進入成年的CBA,以後的路長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