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個被網路改變的中國

時間:2012-01-04 13:38   來源:人民網

  2006年,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的年度人物是“你”——網路時代的每一個人。5年過去,2011年,當年把“你”推上前臺的維基百科、YouTube和MySpace,風頭已經被微部落格、社交網站蓋過,網路時代的“你”,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有了全然不同的內涵和外延。就是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無數個這樣的“你”,不僅是在觀念上而且是在現實中,改變著這個遠未平靜的世界。

  在中國,網路或急促、或柔韌地改變著我們處身其中的世界。當淘寶在“神棍節”的促銷狂卷33.6億元,沒有人再敢輕視由“親”和快遞小哥支撐起來的網路零售業;當中央部委開始曬出“三公經費”,網友推動著行動遲緩者加速前行、數據粗糙者儘快完善,沒有人敢否認網路上的有序政治參與能將中國的民主政治進程推向更遠;當郭美美在微博上曬出名牌手袋,一個個網友扇動蝴蝶的翅膀,掀起一股慈善透明的狂潮,沒有機構或者個人能背離網路輿論浩大的力量。

  的確,在過去的一年,網路是如此具體、如此深入地改變了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態。

  時間永續,從不因年節交替而有絲毫罅隙。網路的影響,也必將帶入即將啟程的2012乃至更為深遠的未來。

  我們有理由期待,由陳游標、郭美美、盧星宇和黃河邊上那個巨大雕像從不同側面促成的慈善啟蒙,必將開啟中國慈善公開透明的全新時代;

  我們有理由期待,“隨手拍解救乞討兒童”、“聚焦行動”和網路尋人、微博求助的千萬次轉發,必將催生億萬國民的公民意識,在互動、參與和融合中不斷推動社會前行;

  我們有理由期待,從錢雲會事件到動車事故再到烏坎事件,無論是質詢、呼喚還是認同、反思,都必將讓網路“升級”成為公共話語平臺、公共討論空間,凝聚起寶貴的共識;

  我們有理由期待,“小悅悅事件”中漠然走過的18個路人在刺痛國人的良心之時,“你愛,中國便不冷漠”的共識將重塑一個時代的心靈圖景。

  這一切,都將成為2011年網路留給未來的饋贈,虛擬的0和1,將在現實中持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然而,2011年也提醒我們自省:網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表徵著中國社會。碘鹽防輻射的謠言帶來搶鹽風潮,雖然絕大多數網友取理性態度,甚至對搶鹽不乏揶揄嘲諷,但很多超市的食鹽還是被哄搶一空。這只是2011年網路的巨大力量之下被人忽視的細節,然而,它卻在某種程度上隱喻著網路時代的另一面:網路是具體而微的中國,但中國卻絕不僅僅是網路。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網路會成為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到2011 年底,中國網民將超過5億,也僅是13.7億人口的36%。更何況,這5億中,還有很多並不活躍的網路用戶。網民公民在匯聚起強大力量的同時,或許也需要對自己所處身的國家、時代和社會,有著更深切的認知和認同,這需要思考,同樣需要踐行。

  2011年,網路改變了中國和世界,網路也改變了我和你——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網路的背後,是無數的公民。改變這個世界、改變每一個人的,與其説是網路,不如説是我們自己。而這,或許正是新的一年中我們需認清的方向:改變世界,從改變自己開始。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