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遺産迫切需要法律的界定和規範

時間:2011-10-14 11:19   來源:濟南日報

  説到數字遺産,你可能還不太熟悉。在百度百科裏,數字遺産是指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所有網路權益和財産,包括個人網路相冊、文件、信函和視頻等形式,也可分為虛擬貨幣、用戶賬號和密碼、遊戲裝備等幾類。

  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數字遺産是在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出現的,屬於新生事物,關於這種網路虛擬的數字財産是否可以繼承、應該怎樣繼承,都還面臨不少現實問題,遠遠還沒達成共識。

  瀋陽的王女士就遇到了這樣的尷尬:不久前,她的老公徐先生因車禍喪生。徐先生的QQ郵箱裏保存了大量有關兩人從戀愛到結婚期間的信件、照片。王女士想整理這些信件和照片留作紀念,也想保留這個QQ號碼,但是不知道老公的QQ密碼,只好向騰訊公司求助,可是交涉後沒能拿到密碼。

  騰訊方面的答覆是,網友只有QQ的使用權而沒有繼承權。這就涉及到數字遺産的社會和法律共識問題。雖然根據網際網路上的慣例,一般網民和各種網路相關産品運營商之間的協議中,確實是網民只有使用權,網路公司享有相關版權和所有權,但是這並不代表類似王女士的訴求就無法達成,因為從情感和倫理層面來看,這類訴求是正當合法的。那麼問題出在哪?或許就在於當前社會特別是法律層面,對網路産品、數字虛擬財産的界定和規範還存在滯後和空白。正如新聞報道中所言,一些網路賬號比如所謂的QQ靚號早已價值不菲,而一些資深的骨灰級遊戲玩家的賬號及其遊戲裝備,更是“能值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生活中都能買套房子了。”

  玩過網遊的都知道,打遊戲早已不是純粹的網上娛樂活動,而是與現實生活和經濟社會深刻相連的。正如《南方週末》寫網遊的那篇名為《系統》的名文所言:在一款同時線上人數超過百萬、全部玩家加起來可以組成一個超級城市的網路遊戲中,它的遊戲精神是指向樂趣還是指向權力和金錢?這不只是對網遊價值觀的追問,而是對人與遊戲、人與人的關係的追問。虛擬世界是現實世界的一部分,也有著人們必須捍衛的準則。“核裂變一樣蔓延的仇恨——— 好的裝備都意味著金錢——— 總有無數的人在瘋狂比拼”,玩遊戲可以走火入魔甚至傾家蕩産,這早都不是新聞了。甚至此前還有這樣一則新聞《男子沉迷網遊十年致重病纏身至死未説遊戲密碼》,説的是湖北青年王剛大學肄業後沉迷遊戲,“這些賬號就是搖錢樹”,王剛至死未説出遊戲賬號密碼。

  這些不是戲謔的網路段子,而是真切的社會現實。截至今年3月,中國網民數量已達4.77億,網上的虛擬財産、數字財富早已到了需要社會正視、需要制度乃至法律規範的時候了。

  斯人已逝,賬號猶存,並非不能實現。這有賴於IT界、學界、商界乃至司法界的通力合作,只有早日謀劃,才不會臨時亂陣腳。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