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真情成為任娛樂打扮的姑娘

時間:2011-08-18 13:46   來源:西安晚報

  今年6月,河北省石家莊電視臺第三頻道《情感密碼》欄目播出一期《我給兒子當孫子》的節目,片中的不孝子許峰激怒了觀眾。節目播出後,根據節目提供的蛛絲馬跡,人們開始對“許峰”展開了“人肉搜索”。正當尋找毫無進展之際,“許峰”卻主動找到了媒體,爆出《我給兒子當孫子》只是一家傳媒公司花錢雇臨時演員“演的一場戲”而已。(8月17日《中國青年報》)

  其實,這樣的事情早就不稀罕了。曾幾何時,電視臺的情感訪談節目氾濫成災,有的故事越來越獵奇,更有甚者,沒有真實故事就開始瞎編亂造,雇傭臨時演員“演戲”欺騙觀眾。這種媚俗功利的影視行為,已經觸及了道德倫理底線,對電視媒體的公信力而言是一種戕害。

  現在是一個娛樂甚囂塵上的時代。美國著名媒體文化研究者尼爾在《娛樂至死》一書中悲哀地寫道:“當一切公眾活動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而且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本著娛樂的精神,我們原本應該平和地看待一些娛樂的事物,既娛樂了他人,又娛樂自己,一舉多得。但,為了娛樂而不惜一切,為了娛樂而不顧起碼的道德底線,連“真情”和“良心”這些元素都成為任娛樂打扮的小姑娘,這樣的娛樂傳奇,這樣對於道德的趁火打劫,令人揪心和痛心。

  娛樂的道德血液何在?如是的輿論拷問其實這些年來不絕於耳,但“威力”卻是雞毛撣子打老虎。與利益和收視率相比,職業道德和行業準則似乎並不重要。不管反對還是不反對,節目都在那裏,只要有獵奇的噱頭,就不缺乏眼球。

  此類以虛構和誇張為手段、以炒作為主線、以提高收視率為目的的“情感遊戲”,道德底線和公序良俗被踐踏,已經到了一個要徹底規範整治的地步。早在2010年,廣電總局下發文件,對引起社會廣泛爭議的婚戀、情感故事類電視節目造假、低俗等問題“開刀”,在嘉賓關、內容關、主持關、播出關上都作出嚴格規定。通知一齣,各大衛視當即做出反應,對相關節目進行整改。但“通知”的風聲一過,一切捲土重來。

  事實證明,指望電視媒體的責任擔當和自我整改並不靠譜,指望一紙文件撼動一條利益鏈條也無濟於事,只能制度跟進,構建起一種預防和審查準入機制並嚴格落實下去,才有可能堵住這股炒作道德的娛樂“漏洞”。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