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功夫熊貓2》是空想家們的撒嬌邀寵
時間:2011-06-07 13:59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08年《功夫熊貓》國內公映的時候,藝術家趙半狄就抵制過一次,那次他的抵制理由是,“不容許好萊塢在劫後余生的中國撈金”。三年後,《功夫熊貓2》(以下簡稱《熊貓2》)公映再次遭到趙半狄的“阻擊”,這次他的抵制理由是,“《熊貓2》》並不是好萊塢寫給中國的情書”。趙先生的抵制口號兩次都喊得很響亮,也很有技巧,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身後裹挾著一股散發著腐爛氣息的力量,可惜,在奔騰的時代洪流衝擊下,他的抵制聲音和那股力量,如扔進河流裏的石子,轉眼就沒了影兒。
在抵制《熊貓2》的隊伍中,還出現了北大教授孔慶東、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孫立軍的身影,他們聯名發表《致家長和孩子們的信》,呼籲孩子們要到自然中去,不要去看《熊貓2》。這封信的用意十分可疑,到自然中去固然要提倡,可這與看電影有什麼利害關係?自然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看一部《熊貓2》也不至於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況且,那麼多孩子喜歡看動畫片,剝奪孩子看動畫片的選擇權,也是非人性化的。與其説這是抵制某部電影,不如説這是對一種再平常不過的娛樂行為的粗暴干涉,什麼時候開始,人們進影院看場電影也得聽人説三道四,甚至冒著戴“漢奸”帽子的風險了?
作為藝術家,趙半狄今年的抵制行為表現出活躍的行動力,他自費在幾家都市報上購買了廣告版面,來宣傳自己的觀點。但事與願違,雖然趙半狄在微博上宣佈“《熊貓2》首個週末票房在北京、山東、廣州、成都等多地受到重創!全國票房縮水”,但兩天過億、刷新《阿凡達》首週末票房紀錄的消息,讓趙半狄的“精神勝利法”完全破滅。趙半狄的“事跡”被網友認為,他幫助《熊貓2》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可以寫進教材的反向行銷,抵制者成為被抵制對象最重要的推廣人,這種效果頗富反諷意味。
一部電影能不能在國內上映,取決於我們的電影審查部門。而去不去看這部電影,取決於觀眾用腳投票。既然《熊貓2》拿到了公映許可證,説明其並沒有什麼原則性的錯誤,對待這麼一部純粹娛樂性的電影,向其身上捆綁民族主義炸藥的做法很可笑。作為一名成功的行為藝術家,趙半狄深諳此道,他將炮火集中到遙遠的好萊塢身上,並沒有“極左”地把看《熊貓2》的人稱為庸眾,對好萊塢開炮很安全,而對民眾開炮的後果如何,趙半狄比誰都清楚,所以儘管他抵制《熊貓2》很糊塗,但在做法上很聰明,即穩固了自己“熊貓代言人”的身份,又規避了成為輿論“炮灰”的風險。
趙半狄抵制《熊貓2》,是覺得好萊塢挖走我們的文化寶藏,轉身又過來賺我們的錢不對。用這個邏輯看的話,趙半狄整天把熊貓戴在頭上,開商店賣熊貓工藝品,這算不算對熊貓形象的強行佔領?是不是也可以以此為理由抵制趙半狄?文化是流動的,尤其是伴隨著經濟行為流動的文化,其純粹的目的説白了只有一個:賺錢。把流動的文化冠以“侵略”的名義,是沒有自信的表現,如果具備先進的製作能力、普世的文化價值,那麼我們也可以製作出精美的作品實現觀念和審美的輸出,而當你沒有這樣的能力,成為乾枯無水的文化洼地時,就應該以包容和欣賞的態度接納並學習外來文化。《熊貓2》是不是好萊塢寫給中國的情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電影增加了人們對熊貓、對動漫藝術的喜愛,與此同時,也刺激我們産生知恥後勇的力量。
在2008年的時候,國家級的動漫産業基地就達17個,打造“動漫城市”、舉辦“動漫文化節”的城市層出不窮,動漫生産企業一路飆升至5400家,但迄今為止,尚未出現任何能被國際認同的卡通形象或卡通影視作品。舉國上下都在搞動漫,但卻産不出拿得出手的作品,這豈不是很奇怪的現象?想像力和創新力是驅動動漫産業發展的核心,但觀察我們的動漫産業,卻只能看到簡單的自我複製以及被附加在這個産業身上的政績觀,動漫産業本該具備的新鮮活力並沒有得到充足的釋放空間。包括《熊貓2》在內的一些進口動畫片,其實是一面鏡子,如果不能從這面鏡子上發現自身的不足,那麼也別指責別人把這面鏡子做得如此好看。
著迷于在意識形態上打倒競爭者,而非用實際行動去擊退“侵略者”,讓各路高喊“抵制”口號的人成為空想家。比如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孫立軍,作為專業人士,他在産業觀察、製作差距以及如何學為我用等方面,都應有自己獨立的判斷,這位動畫學院院長也參與到抵制《熊貓2》的隊伍中來,有些匪夷所思,如果抵制《熊貓2》可以幫助中國動漫迅速提高水準,那我們大家都不去看好了,但誰都知道,這是一個自欺欺人的笑話。
抵制《熊貓2》是各種抵制思維中的一種,在其他領域,也存在一些抵制的觀念,而這種觀念的滋生,無非是弱者心態在作祟,是恐懼競爭、缺乏勇氣的表現,這種人最適合生存于閉關鎖國的時代,因為那個時候圍墻高築,大可以躺在圍墻內做唯我獨尊的美夢。(韓浩月)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