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錄片是被自己困死的

時間:2011-04-13 14:12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日公佈的《2010年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共出品電影紀錄片16部,而其中通過全國主流院線上映的13部紀錄片,無一通過票房收回成本。(《中國青年報》4月12日)

  專家把目前中國紀錄片市場的困窘歸咎於低端製作與無效傳播的惡性迴圈,也許有道理,但肯定不是全部。

  我對中國紀錄片的現狀一知半解,看到上述報道之後,很有興趣地上網搜索了一番。這讓我對中國紀錄片有了一點點印象,但興趣也就到此為止了,不是我無緣觀看,而是我根本就不想觀看。

  我對照2010年中國紀錄片名單,逐個查閱了每一部的主要內容,發現這些紀錄片大多屬於“宏大敘事”,或者是滿足觀眾獵奇心理的歷史或風景娛樂片之類,只有一部《歸途列車》貼近現實生活。

  以我對“紀錄片”的理解,紀錄片應該是具有一定的新聞價值,不管是對歷史的挖掘、反思,是對文化、文明的探討,還是對人類生存的觀照,對現實社會當下生活的深入觀察,作為紀錄片,要讓觀眾有新鮮感,要給觀眾親切感,要讓觀眾感覺得到影片對人的關注,觀眾才可能産生買你票的意願。然而,2010年的中國紀錄片也許看上去很新鮮,卻跟觀眾,跟這個社會的大多數人,關係不夠密切,親和力還很欠缺。

  《2010年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中所提及的很多紀錄片還犯了一個很時髦的毛病,沾染了當前電影界的一些習氣,好大喜功,大手筆大製作大題材大氣魄,叫人覺得能拍出這樣“大”的紀錄片就是一項成就,很值得驕傲似的。但是,儘管這些紀錄片有一定的內容也相當有分量,卻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我甚至懷疑,有些紀錄片未必是出於編導自己的興趣而拍攝,而是暗含了某些宣傳廣告的意味,把某種思想觀念或者欲求之類植入敘事中,結果是紀錄片不幸掉進了宣傳片説教片的窠臼。你究竟是要觀眾了解一個事實一個真相呢,還是要觀眾去上課受教育?

  如果中國紀錄片繼續不接地氣還自以為是,鑽牛角尖般地照舊圍繞“大”字做文章,煞有介事地懷舊,而無視當下的現實社會生活,無視公眾的生存處境,不敢為公眾利益發聲,這樣的紀錄片就無法贏得觀眾,談什麼票房基本就是一個笑話。(馬長軍)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