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謊儀”測不出學術道德

時間:2011-04-01 14:08   來源:光明日報
  近日,中南大學宣佈,從2011年開始,中南大學所有申請學位(畢業)論文答辯的研究生均需通過“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否則不予答辯。中南大學文學院2011屆研究生畢業生小田連連感嘆:“這個對研究生震懾很大。”“我聽説去年有一個前輩,被系統查出了有抄襲,暫停了畢業程式。”這套震懾畢業生們的反剽竊軟體,正式名稱是“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學生們習慣稱其為“測謊儀”。

  近些年來,蔓延在高校及科研領域的學術抄襲、學術造假,甚至是買賣交易事件,可謂是此起彼伏,屢禁不止,學術不端行為日益氾濫。基於此,似乎完全可以理解學術測謊儀的發明者以及使用者的良苦用心。據媒體報道,為了加強對這種學術不端行為的約束,現在使用論文“測謊儀”的高校已經不在少數。

  反對學生抄襲論文當然無可厚非。然而,所謂的學術測謊系統,無非是電腦通過對學生論文和數據庫存儲的資料進行機械化的對比,從而得出是否抄襲的系統判斷。眾所週知,學術論文不比其他,往往需要引用諸多文獻資料等進行觀點闡述論證——是否是正常的學術引用,電腦往往無法作出精確判斷。如果一味地依賴這種機械化“測謊儀”,得出的判斷未必全都客觀正確。更重要的是,使用學術測謊儀,等於是將所有學生都置於了抄襲嫌疑人的平臺上,這有悖于大學的基本精神。

  匡正學術不端之風,需要正本清源,從根本上抓起。學術不端的根源在於制度缺陷引發學術道德淪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現行學術管理評價體制的落後和不規範,唯論文是舉的學術評價體系催動了學術浮誇之風。越來越多的高校教師熱衷於出科研成果,發表論文,苦思冥想尋課題、覓資金,對所謂的“知識創新和服務社會”趨之若鶩,無心教學。上行下效之下,學生畢業論文抄襲、拼湊成風,也就成為了一個自然的結果。

  儘快對弊端日益明顯的學術管理評價體制進行優化,是反學術不端的根本出路。細化具體的舉措,就是要出臺更貼近學術個性、呵護學術創新的多元學術激勵評價機制,破除論文情結,在教育機制本身上做文章。如果説制度優化的過程中,有必要引入一些“工具”來進行輔助,那也不應該是治標不治本的“學術測謊儀”,而是清除病灶的“論文瘦身機”。

  論文“測謊儀”測不出學術道德。顯而易見,只要唯論文是舉的學術評價車輪還在運轉,學校有學術測謊儀的“政策”,學生未必就沒有準備充分的“對策”,大抵只能讓造假者越來越精明;而當“論文”不再是評價的唯一標準甚至也不是主要標準時,不僅抄襲造假會越來越少,學術心態也會隨之回歸理性。(王艷)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