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沙灘藍天白雲,3月22日,海南三亞,藝人大S被“商二代”汪小菲感動得一臉梨花帶雨。這一場婚禮場面之奢華、所謂“偷拍事件”引發之喧囂,甚至超過了娛樂圈的一些大型頒獎禮,此前當事方一再聲明的“低調”、“家庭婚禮”被消解殆盡——不,準確説,應該是自行瓦解。
當一名藝人和“商二代”結合,聲色名利必然一網打盡。如果真想低調也並非沒有可能,幾年前港星梁朝偉和劉嘉玲山長水遠跑到不丹去結婚,就是為了防止媒體和粉絲過度干擾。反觀大S和汪小菲的婚禮,早有輿論指出這是一場徹底的“植入性”商業活動。
自從大S和汪小菲戀情公開以來,汪小菲的媽媽經營的某餐飲品牌就一直被媒體提及,曝光率大增。在3月22日的婚宴上,該餐飲品牌包辦了所有賓客的酒席。深諳“眼球經濟”的其他廣告商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婚禮的廣告植入項目從喜餅到首飾再到飲品,幾乎無所不包。
婚禮上植入廣告,大S和汪小菲雖然將其發揮到極致,但並不算是先河開拓者。2008年10月,港星陳慧琳的婚禮上,廣告植入便無孔不入,從婚紗攝影到嫁女餅乃至金飾鑽飾,陳慧琳從外到裏被廣告商全“包”;2010年12月,港星楊千嬅的婚禮舉辦當天,媒體收到新人結婚行頭的清單足足有四頁之多,整本清單猶如一份新品宣傳單,婚禮也成了“廣告聯合國”;2010年1月,內地演員羅海瓊與華誼兄弟公司高管的婚禮,也成了內地明星廣告婚禮的範例。
明星玩“隱婚”的時代徹底結束了,新生代明星們的婚禮越來越高調越來越張揚。明星“隱婚”的時候輿論感慨“娛樂壓制人性”,明星只是娛樂工業化流水線上的“商品”。而如今,當明星婚禮愈來愈商業化的時候,他們何嘗又不是“商品”呢?他們的婚禮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見證愛的儀式,只是披著愛情的外衣在上演一齣獨特的商業秀罷了。喧鬧的浮華之外,冷靜的看客們心底會為他們滋生些許悲哀:在見證人生歷程中最珍貴的這個時刻,還不得不充當某種道具的角色,主動或被動地配合著商業化的策劃與炒作,那神聖的愛情就這麼被無情地行銷著。
明星為何熱衷於行銷自己的婚禮?一場“成功”的婚禮更有利於打開他們事業的“窗戶”。有人注意過,在大S和汪小菲公佈戀情之前,她曾被大陸的娛樂媒體評為“爛片女王”,事業發展遭遇瓶頸。從相戀到閃婚,這一場婚禮也是大S試圖“鹹魚翻身”的一張牌。利用婚禮行銷自己或者炒作自己,這在娛樂圈裏幾乎是人人心知肚明的看家本領。圍繞婚禮明星們製造出種種話題吸引媒體關注,圍觀者一方面急不可待地參與其中充當話題泡沫的推動者,另一方面又會看似超脫地抨擊明星們的婚禮炒作。
在任何一種業界環境中,沒有需求就不可能有市場。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厭惡明星們的炒作、厭惡他們把愛情當作行銷的工具,可是,真正托起炒作的人又是誰呢?當婚禮變成“廣告聯合會”,贊助商們之所以敢一擲百萬,那是因為他們知道明星婚禮上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媒體關注的熱點。婚禮上明星穿什麼婚紗、戴什麼戒指、喝什麼飲品——媒體身後又是眾多“資訊饑渴”的受眾,明星熱品也將成為熱銷品。在這條行銷鏈條裏,誰的心裏都有小算盤,沒有媒體關注,贊助商不會投錢,沒有受眾需要,媒體也不會投入精力報道。
可事實上,明星婚禮上大大小小的龐雜資訊有什麼樣的社會價值嗎?沒有。也許這只算是一種緩解受眾“群體無聊化”的解藥吧。明星、商家、媒體、受眾等一起炮製著一場場無聊的遊戲,而在這些遊戲中,受眾自己消費著自己。(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