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一屆政府對孔子學院政治迫害,臺灣想趁機取而代之?
【兩岸快評第1206期】
美國上一屆政府秉持冷戰思維,打壓境內孔子學院。當時,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説,為因應美國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臺灣地區應該挺身填補漢語教學缺口,並利用這個機會來宣傳“文化和民主”。
臺灣《中國時報》日前發表評論文章質疑,在孔子學院這件事上,臺灣真能取而代之?文章指出,酈英傑或許沒搞清楚,對中華文化景仰的老外,希望學習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國傳世經典裏的智慧,找一堆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人,去教老外經史子集、孔孟學説,豈不怪異?再説,如今的臺灣,蔡英文連“自自由由”都能強辯為“自自冉冉”,還能到海外去誤人子弟?
對於酈英傑建議臺灣填補華語教學缺口,借機宣傳“民主”,評論更批評,不如先去問問其他國家和地區怎麼看臺灣的所謂民主?恐怕,我們先得設法讓《亞洲週刊》拿掉“民選獨裁”的標簽才行。
文章最後嘲諷,最怕的是,“臺式孔子學院”的學員,忽發奇想,質疑起蔡英文的博士論文,不知那時,我們要用孔子的哪句話來回應?
去年8月,針對美國國務院宣佈要求孔子學院美國中心登記為“外國使團”以及當時國務卿蓬佩奧有關聲明,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指出,美方有關做法是對中美合作項目正常運作的妖魔化、污名化,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孔子學院是幫助各國人民學習中文,了解中國,加強中國與各國教育、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橋梁和紐帶。長期以來,美國孔子學院都是大學自願申請,本著“相互尊重、友好協商、平等互利”的原則合作成立的,其運作管理公開透明,嚴格遵守當地法律,恪守大學各項規範,為促進中美人文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受到所在大學和美國各界的普遍歡迎。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曾指出,人民友好是中美關係的社會基礎。兩國有識之士要共同抵制破壞人文交流、搞所謂“人文脫鉤”的企圖,鼓勵和支援兩國社會各界加強交流,增進了解。(關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