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疫情打破臺灣防疫神話,民進黨防控不能再“賭運氣”
【兩岸快評第1198期】
資料圖片。來源:臺媒
近期由於臺灣衛生福利主管部門所屬桃園醫院發生群聚感染事件,造成島內疫情升溫,至上周已累積19位本土案例,臺灣疫情指揮中心並證實有第二家院內感染,更有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曾出入臺北101大樓,可見形勢不容樂觀。
桃園爆發的這波疫情,再度拉緊了島內民眾的神經,也讓民進黨當局長期以來標榜的“防疫模範”神話破滅,民進黨當局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很多問題,也再度浮上水面,遭到輿情和民眾的檢驗和質疑。
首先,是病毒篩檢不足。島內早就有專家建議對入境人員進行普篩,但臺灣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卻始終不鬆口,説“14天居家隔離就夠了”。不僅如此,彰化縣舉行了萬人血清檢測,發現社區內有隱性感染者,陳時中對此大開罰單不説,還設置必須出現相關症狀、有接觸旅遊史等嚴苛條件,限制篩檢人數。到現在臺灣沒有全面普篩也就算了,甚至有些醫院1天只有篩檢10個人的配額,似乎有人寧可矇住雙眼也不願正視確診人數增長。
其次,是檢測費用昂貴。有臺商向臺媒反映,回臺後被將近7000元新台幣的自費篩檢費用嚇到,不明白為何臺灣篩檢這麼貴,而同樣的檢測在大陸只要80至120元人民幣,為什麼臺灣的檢測費用足足比大陸貴出19倍甚至20倍之多?面對質疑,陳時中竟然稱臺灣檢測貴是“因為我們比較準”,還妄稱大陸檢測“便宜沒好貨”,遭到國臺辦發言人的嚴正駁斥。
第三,疫苗準備不力。要擺脫疫情,目前來看疫苗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就長遠來看,疫苗的重要性等同於戰略物資。而臺灣一開始把焦點放在口罩及所謂“口罩外交”上,到了去年4月才開始推動疫苗研發。但至今疫苗研發最快的進度,去年底才通過人體第2期臨床試驗,其他藥廠都還卡在第1期。
自産疫苗沒影,國際採購也落後,據臺媒報道,歐美等國去年初砸錢與藥廠合作並確保訂貨量時,臺灣還陶醉在自我鼓吹的“防疫第一”夢幻裏,直到發現必須採購疫苗了,卻還因為不肯接受大陸業者代理的輝瑞疫苗,而又拖延了時間,至於大陸疫苗更是表示拒絕不用。在目前疫苗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臺灣確認能拿到的數量不多,勢必影響疫苗接種進度,也進一步引發民眾的焦慮。
由以上可以看出,民進黨吹噓的防疫“超前部署”,如今已經逐漸變為“事實落後”。日前蔡英文提出了“防疫三關鍵”,即所謂的配合指揮中心落實防疫、同心面對疫情、團結意識。可惜這口號虛多實少,缺乏切實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
臺灣《聯合報》對此發文指出,“臺灣防疫製造政治明星,卻不見趁零確診的空檔加速優化後備。在令人遺憾的桃園失守現場裏,我們看到所謂的篩檢能力、隔離檢疫、感控管理,乃至疫苗採購等防線一再出現破綻,民進黨當局大話被病毒攻破。臺灣疫情正在擴大,民進黨當局處理手段卻和‘萊豬案’如出一轍,重政治而輕專業,政治化的指揮中心對上分裂猜忌的社會,才是臺灣防疫最大的風險。”(文/石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