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多家夜市爆發倒店潮,民進黨“拼臺獨”害苦人民
【兩岸快評第1049期】
臺北市士夜市攤商空位多。(圖片來源:港媒)
臺北士林夜市是不少大陸游客必逛的夜市之一,但據臺媒報道,近日許多店家早已撐不下去紛紛倒閉,此外,繼六合夜市、新崛江商圈爆倒店潮後,高雄凱旋夜市也是冷冷清清。連已有40年曆史的高雄瑞北夜市,也因違反“高雄市攤販臨時集中場管理自治條例”,在11月11日熄燈。
聲名遠播的士林夜市擁有百年曆史,全盛時期店家、攤販達2700多家,假日觀光一天更可突破10萬人,夜市裏傳統美食小吃、好玩遊戲等,更是許多人的美好回憶。
但是,曾經萬頭攢動、人聲鼎沸的榮景,如今卻一去不復返,走在夜市街上隨處可見一處處的出租廣告牌。究其原因,有攤商談到,是有不法商販哄抬價格,以次充好,導致負面聲浪不斷,重創夜市形象。
除了這個原因,今年疫情影響,境外遊客大幅減少,也是導致夜市冷清的重要誘因。新冠疫情衝擊之下,全世界觀光、餐飲相關産業都受衝擊,這是客觀存在的不可抗力,業者只能適應。但是相較于這樣的天災,島內觀光産業慘澹還有人禍的因素。
自民進黨上臺後,各種“臺獨”動作不斷,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原本平穩的臺海局勢兵兇戰危,原本佔觀光客主力的大陸游客銳減,自那時候起,臺灣觀光産業的嚴冬就已經開始了。
對此,民進黨當局為了安撫人心,一方面通過所謂“新南向政策”增加的旅客人數上設法彌補缺口,另一方面通過了一些對業者的補助計劃,但是,效果並不顯著。首先是“新南向”增加的旅客消費力無法和大陸游客相比,另一方面,財政補貼那點“小修小補”根本無法拯救整個産業鏈,導致旅遊相關産業倒店潮一波波接踵而來。
此外,近年來臺灣經濟不景氣,同樣影響民眾的消費。加上“勞基法”修改、軍公教年金改革等因素,一些群體的收入受到影響,自然也會不願消費。民進黨當局又提前打光了可以補助觀光産業的子彈,導致疫情一來,原本苦苦支撐的店舖再也經受不住衝擊,紛紛倒閉。歸根到底,還是民進黨當局把重心放在搞政治內鬥,搞“臺獨”上,後果就是令臺灣經濟受損,人民生活受害。
不僅如此,11月15日,隨著RCEP的正式簽署,這包含15個經濟體的區域協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有島內學者指出,這宣告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浪潮中,臺灣被進一步邊緣化的時代到來。臺商將來只有三條路可走:一是關廠,二是出走,最後一條突圍辦法是憑藉科技創新創造不可被取代的價值,但民進黨當局能辦得到嗎?(文/石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