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涉臺專家:新一任國民黨主席面臨嚴峻挑戰

2020-03-09 14: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快評第673期】

郝龍斌、江啟臣參選國民黨主席。(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3月7日,中國國民黨舉行黨主席補選,青壯派“立委”江啟臣一舉擊敗對手、前副主席郝龍斌,如願登上主席之位。江啟臣年富力強,他的成功當選,對國民黨而言,確是件好事,有助於國民黨推動改革,加快世代交替,增添黨的活力。不過,在現今島內的政治生態下,江的黨主席之路必將是荊棘叢生,將走得異常艱辛,其要想率領國民黨浴火重生、東山再起,無疑面臨著極其嚴峻的挑戰。就當前而言,江啟臣主要面臨著三大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國民黨的方向路線。國民黨一直存在著所謂本土與非本土派的方向路線之爭。本土派受李登輝思想影響較深,部分繼承了李的方針路線,政治主張與民進黨接近。非本土派則繼承了傳統的國民黨的路線方針,承認“九二共識”、接受“一中原則”,主張兩岸為一個國家。雙方圍繞國民黨的方向路線的矛盾鬥爭從未停止過,尤其是在面臨選舉等重大事件時,表現得尤為突出。2016年初國民黨敗選後,國民黨內部分少壯派人士遷怒于“中國國民黨”黨名,學著民進黨的“去中國化”,主張將中國國民黨黨名中的“中國”二字去掉。今年初臺灣地區領導人及“立委”二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後,黨內又出現一種傾向,就是將敗選歸咎於“九二共識”,認為是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才導致敗選。由此,黨內出現了去“九二共識”的論調,主張拋棄“九二共識”、以新論述取代“九二共識”,搞一個“九二共識升級版”等等,不一而足。在這次黨主席補選中,圍繞方向路線的矛盾鬥爭複雜激烈,甚至出現“斷三通論”等論調,讓人唏噓不已。江啟臣上任後,國民黨的方向路線向何處去,將是對之黨主席身份的重要考驗,也是對國民黨全黨的重要考驗。如若不能很好處理,妥作安排,國民黨前景堪憂。

  二是內部的團結整合。長期以來,國民黨一個重大的缺陷就是團結整合相當困難,而同民進黨的鬥爭卻缺少策略、沒有章法,常處下風。在今年初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次選舉,可以説是分裂的國民黨對團結的民進黨,慘敗可想而知。國民黨黨內初選前黨內群雄四起,爭奪激烈,尚可理解。但初選底定、候選人敲定後,幾位敗選者沒有一位口服心服,初選的矛盾鬥爭愈演愈烈,持續很長時間,既予外界強烈負面觀感,又讓支援者強烈不安,嚴重影響選舉的競爭力。對於民進黨大肆操弄主權議題,渲染所謂“芒果幹”(亡國感)的選舉策略,束手無策,毫無招架反擊之力,在選舉中越來越被動,原本不錯的選情被葬送。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積弊暴露無遺。反觀民進黨內初選,蔡英文與賴清德雖鬥得你死我活,刀刀見骨,但初選一結束,賴馬上表示接受選舉結果,全力支援蔡英文參選,並最終接受了“蔡賴配”,儘管心中情結並未完成化解,但表面上維持了團結,顯示出全黨團結一致打選戰,穩定了支援者,穩住了票源。

  未來,江啟臣能否團結整合全黨,較好清除該黨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陳年積弊,既是對江領導能力的考驗,也是對國民黨未來發展的考驗。如果江做不到,就會形成舊的矛盾尚未解決,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的艱困局面,令江啟臣、令國民黨應接不暇。

  三是民進黨當局強力打壓。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後,雖反覆強調要謙卑,要和解,卻只是嘴上説説而已,實際上卻痛下殺手,往死裏整國民黨。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民進黨挾“國會”優勢,強行通過“不當黨産處理條例”,成立“不當黨産處理委員會”,違法對國民黨的銀行帳戶實施凍結,釜底抽薪,將國民黨逼上“破産”絕境,黨工的工資開不出,不得不借錢發工資,黨的正常運作難以維持。在島內的劣質選舉文化氛圍中,國民黨無錢可用,可謂是被掐住脖子。臺灣的選舉,錢雖不是萬能的,有錢不一定能選上;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沒有錢則絕對難當選。沒有錢的國民黨要想打翻身仗,難度無疑是大大增加。

  民進黨當局還推出一系列惡法,如先前的“中共代理人法”,以及後來的“反滲透法”,矛頭重點是對準國民黨。先前的“中共代理人法”,對“中共代理人”的定性模糊、彈性,沒有明確標準,讓人不知所措,是不是“中共代理人”,是否影響臺島“安全”與“社會安定”,均是由民進黨當局説了算。後來強行通過的“反滲透法”如出一轍,其中的“境外敵對勢力”及“滲透來源”等,空泛含糊,並無明確指向。這正是這些惡法的核心要害之處。如此一來,民進黨當局可根據惡法隨心所欲、任意操弄,順者昌、逆者亡,想辦誰就辦誰。如此,有利於民進黨當局對主張發展兩岸關係的國民黨等黨派、相關社會團體及人士等亂扣帽子、亂打棍子,羅織罪名,給予懲法,或問罪下獄,或罰得傾家蕩産,使得國民黨的處境更加艱困。

  面對民進黨當局的強力打壓,江啟臣能否領導國民黨妥加應對,恰到好處地予以反擊,進而改變一味挨打受壓的被動局面,將是江啟臣能否勝任黨主席一職、率領國民黨東山再起的一個重要觀察指標。(南京大學臺研所教授、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 楊澤軍)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