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快評:蔡英文賴清德那麼“獨”,為什麼不少大陸網友支援他們當選?
【兩岸快評第5期】
近來,臺灣問題備受國內國際關注。一方面,中美貿易戰正在進行中,美方為加大談判籌碼,持續施壓,不斷在臺灣問題上“撩撥”中國人民情緒、試探中國底線;另一方面,2020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早已起跑,島內各黨派內部、各黨各派之間,廝殺慘烈。最終誰能問鼎“大位”將對未來臺灣省發展及兩岸關係帶來一定變數和影響。
無論是對於中美貿易戰中美方出爾反爾的作為,還是對於島內選舉的喧囂氣氛,一些大陸網友保持了冷靜、理性的態度和定力;同時,也應強烈感受到,有相當一部分大陸網友的“憤怒值”在不斷累計。
其中一個顯像特徵和直觀感受,就是大陸網友“武統”臺灣的聲音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聲、越來越激憤!表現在2020選戰局勢方面,這部分大陸網友認為,與其讓那些“只想賺大陸錢,卻不談統一”的“獨臺”政客上臺,拖延兩岸統一進程,倒不如直接讓蔡英文、賴清德等“臺獨”政客執政,因為唯有“急獨”、方能“急統”!
需要看到,這樣的態度和聲音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其來有自,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自蔡英文上臺後,三年多來,各種“柔性臺獨”、“隱性臺獨”動作不斷;且由於蔡當局公然拒絕“九二共識”,破壞兩岸政治基礎,導致兩岸關係急凍。但在這一背景下,“統獨”從原來的敏感話題變成兩岸人民、兩岸媒體、兩岸政治人物持續參與討論的熱門話題。
尤其是今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中發出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倡議後,“統一”、“協商”、“對話”成為兩岸交流中的熱詞。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新黨主席郁慕明等人自發組成代表團接連登陸,參與關乎兩岸未來和民族大義的民主協商對話之中。
從這個角度來看,主張“臺獨”的民進黨和蔡英文當政後,不但沒有完成“臺獨”任務,反而發揮出了積極“促統”的作用。在民進黨當局大搞“臺獨”之時,兩岸間原本的模糊和緩衝地帶被極具壓縮,臺灣政治人物想參與2020選舉,要“獨”、要“統”都要清晰表態,説明白,如果還要像以往那樣打模糊牌,兩岸人民都不會答應。
這樣的情勢也讓一部分大陸網友感覺到,所謂物極必反,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別看民進黨是“臺獨”政黨,或許會成為統一的最大“功臣”。如果蔡英文或賴清德等“臺獨”政客再執政四年,不管是“和統”還是“武統”,可能都要提早完成了。
總結起來,對於統一時程問題,這部分大陸網友認為,急統、速統是上上策;對於統一方式問題,別玩“虛的”,“武統”最有效。
這種“簡單直接”的態度突出反映了大陸網友對於“臺獨”行徑的憤怒情緒和期望早日統一的急迫心理。但我們必須明白,我們為什麼要統一?
因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互惠互利,需要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相互支援。換言之,統一是造福,不是災難,統一是讓兩岸人民過好日子,不是過苦日子。
我們要從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出發。“臺獨”政黨和政客不等於2300萬台灣人民,不能完全代表臺灣民意。不能將對“臺獨”勢力的打擊,誤傷到廣大臺灣人民,這就是“投鼠忌器”的道理。大陸不優先採取“武統”的根本原因,就是臺灣人民。
歸根結底,人民的統一才是兩岸根本上的統一,而這股趨勢和潮流,即便在民進黨執政的當下,依然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無法阻擋的氣勢和力量。
我們看到,一方面,現在的臺灣海峽,有美國軍艦、有解放軍軍機、有遼寧號航母編隊;但另一方面,兩岸民間、兩岸企業界、兩岸青年的交流不僅沒有因此中斷,反而更加熱絡。兩岸民主協商對話也在有條不紊的推進當中。
只有通過實際的交流融合,臺灣民眾才會切身感受到,國民黨、民進黨都不如祖國大陸的共産黨。才能真正明白,孫中山先生所説的“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的道理。
我們國家歷經了長達百餘年的國破山河碎、同胞遭蹂躪的悲慘歷史,內戰打了很多年,打了很多次。戰爭是整個戰略的下下策,“武統”是統一的最後一種選擇。
另外,大陸網友似乎也高估了蔡英文和賴清德等“臺獨”勢力的膽量。對於這些政客來説,選票和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考量。鼓吹“臺獨”,鼓吹“分裂主義”只是其上位的手段而已,難道他們上位就真的敢“宣佈獨立”嗎?陳水扁説,“臺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務實的臺獨工作者”賴清德,在宣佈參選後也轉而表態,2020若當選,不會“宣佈獨立”。
這裡,也要正告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分裂勢力,不要把國臺辦能解決的問題,搞到國防部。別忘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這麼多年沒有改變“解放軍”的名稱,因為祖國還有一塊土地尚未完全“解放”。
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明確警告,如果有人膽敢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別無選擇,必將不惜一戰,必將不惜一切代價,堅決維護祖國統一。
一句話,“臺獨”沒戲,統一在望,大家稍安勿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