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盡的思考
“九一八”不僅是中國人民的永久傷疤,也是亞洲乃至全世界的痛。這場事變引發的不僅是中日間的戰爭,也是一場最終橫跨太平洋、與歐洲戰場遙相呼應的大災難。84年後的今天,和平與發展早已眾望所歸。但和平的命運如何把握,未來的發展又該如何創造,仍是值得全世界繼續為之努力的難題。“九一八”留給尚未統一的海峽兩岸中國人的,也是意味深長、無止無境的思考。
首先,兩岸需要一個怎樣的未來?毫無疑問,當然是一個百姓幸福、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未來。
其次,兩岸應該站在一個怎樣的角度看待我們的未來?綜上所述,理應是一個“全民族”的高度與格局。此次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獨排眾議、力抗鑠金,參加大陸主辦的抗戰紀念活動,便是一種充滿了歷史責任感、道德勇氣與強大意志的民族大義之舉。臺灣《中央日報》評論説,如果沒有看到中華民族的未來,沒有以博大的胸懷重新審視中華民族的歷史,那麼臺灣永遠只能偏安一隅,不會有美好的前程。
最後,兩岸應該以怎樣的方式達成這個美好的未來?特別是在臺灣明年出現政黨輪替的可能性日益增大、兩岸面對更多不確定性因素的當下?這一點,可以在不久前的“習連會”中找到答案。在那次會談中,習近平與連戰都談到了兩岸未來該怎樣發展。習近平指出,2008年以來,國共兩黨、兩岸雙方同兩岸同胞一道,在“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基礎上,開闢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事實證明,這是一條有利於兩岸同胞團結奮鬥、實現互利雙贏的正確道路。只要兩岸同胞沿著這條道路堅定走下去,就一定可以撫平歷史造成的心理創傷,為民族復興凝聚起強大力量、開創出美好未來。連戰也指出,我們要鞏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這一兩岸政治互信的基礎,堅定推動互助合作、互利雙贏,讓臺灣各界越來越多體認、投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總之,兩岸關係在向前發展的道路上從未一帆風順,可貴的是我們從未放棄。在“九一八”這個特別的日子裏回憶當年那場抗日戰爭,更加能夠堅定我們面對挑戰時排除干擾、克難前行的決心,更能堅定我們和平發展的信念,更能讓我們紮實邁好走和平發展正確道路的步伐。兩岸關係需要智慧與包容來突破,臺灣的未來、兩岸的未來、整個中國的未來,決定權在人民手中。自力更生與團結一心,是“九一八”帶給我們整個民族的啟示,無論現在還是未來,永遠適用。(台灣網特約評論員:肖春陽)